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山西省朔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6-16
期末考试
·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变与常

叶春雷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是一汪清泉,流动是它的常态。若停滞了,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变”是一种自我更新,就像年年春天树木会长出新叶,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吸纳新知识与新思想的过程。一个人是否有活力,不仅要看他外在的精力,更要看他内在的思想。而思想的活力,离不开“变”,离不开推陈出新。

《周易》中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一个民族如此,对一个生命个体更是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因此自身一定要跟着变化。人在剧烈的变化中,如果抱残守缺,很快就会被淘汰。

但是,在适应“变”、跟着“变”的同时,人也要保持自己的“常”。这就是《老子》所言:“知常曰明。”为何“知常”是明智的?因为懂得“常”,人才能守住自己的心,才能不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失去方向。

什么叫“常”?“常”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世间万物虽然变动不居,但是规律却是常态的、恒定的。比如万有引力,水只能往低处流,不可能往高处流。这就是“常”。同时,对个体生命而言,“常”指一个人恪守的基本的生活原则。一个人固然要变化,但“变”之中,也要有“不变”的东西。

生活中,有人不知“变”,很快就被这个剧变的时代淘汰了。但我们也要看到有人倒是不怕“变”,也能在巨变的时代如鱼得水,但是他却失去了“常”,变成了投机分子。

人要不怕“变”,但也应该守住自己的“常”。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山西省吉县,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为陕西省和山西省共有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是河床上裂点发展和移动的结果。最典型的裂点就是瀑布,因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因此,瀑布必须有一层坚硬岩石所成的“造瀑层”,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蚀而使瀑布变为急流。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瀑布不断后退,瀑布跌水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不断向上游退移,龙槽也以同样的速度向上游延伸,瀑布下的深潭便延伸成“十里龙槽”。

(材料二)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壶口瀑布》节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网上预约、微信支付、扫码乘车……数字时代的诸多便利,却成为众多老年人难以逾越的鸿沟。

(材料一)

(材料二)

如今,不少地方,多措并举,帮助老年人融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在上海,有医院调大门诊标识、屏幕字体,改善在线预约系统布局,致力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打造老年友好医院;在浙江杭州,市民卡和健康码深度融合,老年人刷卡就能看病就医,可以说给老年人在风驰电掣的跨时代留个慢选项,才能填补代际间的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得以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服务。

(材料三)

70多岁的奶奶种着一畦菜地,经常拿到集市上去卖,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带现金,喜欢使用手机付款,这下奶奶蒙了,她不会用手机收付款,怎么办呀?

奶奶是个要强的人,她让爸爸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手机到手,奶奶便缠上了我:“孙儿,快教奶奶用手机收钱吧!”

我放下手里的作业,手把手的教她如何下载微信,如何注册账号……奶奶还设置了昵称——“卖菜老奶奶”。手机里的APP很多,怎么让奶奶记住哪个APP是微信呢?我想了想,跟她说:“奶奶,您可看好了,微信就是这个绿色底子……”还没等我说完,奶奶抢着说:“绿菜地上两朵白云。”

我对奶奶竖起大拇指:“奶奶真聪明,观察得真仔细!”

奶奶笑了:“你看奶奶还不老吧?”

我点了点头:“继续上课,请奶奶拿好手机,用手指点一下两朵白云图标,再点击右上角的加号,接着点击收付款,最后让买菜的人扫二维码就可以了。”

奶奶听得特别专注,我讲完后,她忙不迭地练习操作,边练习边念叨:“先找到绿菜地上两朵白云——微信,再点击右上角的……”奶奶拿着手机反复练习,别提多认真了,房间里不时飘出我们的笑声。

我还告诉奶奶,支付宝最近推出了老年关怀版模式,界面简洁、文字大,只要添加到桌面,出行缴费收费等,一键进入,方便快捷,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我给奶奶将支付宝关怀版添加到桌面上。

班级开展“关注数字时代的老年人”主题班会,同学们搜集了以上材料。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