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3-31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

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厂。”这句话揭示了(    )
A、 爱琴海区域的航海业发达
B、 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
C、 爱琴海文明源于埃及
D、 地理环境对爱琴海文明的影响
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拜谒埃及太阳神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亚历山大此举(    )
A、 传播了马其顿帝国的先进文化
B、 重建了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
C、 调节了埃及与巴比伦间的矛盾
D、 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度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
A、 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B、 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C、 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D、 无法集中中央的权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新全球通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与东非之间的贸易
B、 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C、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D、 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笈多王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和县制,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省,省下设置县,县下设置村,分别派省长和县长管理。这说明(    )
A、 笈多帝国统一了南亚次大陆
B、 笈多帝国专制色彩浓厚
C、 笈多帝国重视宗教在维护自身统治中的作用
D、 笈多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C、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D、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资本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
A、 《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次革命
B、 《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C、 《资本论》从经济学角度充分论证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
D、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最后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    )
A、 海外殖民扩张
B、 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大工厂的确立
D、 手工工场的发展
1550年—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其意图是(    )
A、 将宗教改革思想传播到美洲
B、 为殖民扩张寻求理论支持
C、 把人文主义传播到美洲大陆
D、 以传播宗教取代殖民掠夺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前进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 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 激发了民族平等意识
D、 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移;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B、 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 它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
B、 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
C、 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
D、 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
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
A、 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B、 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C、 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 德国狂热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影响该公报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
A、   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B、 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
D、 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3道,41题14分,42题13分,43题13分,满分4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世纪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部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政治力量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材料二: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摘自〔德〕苏珊娜·保罗森《吃太阳的家伙》

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葡萄牙、荷兰、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与香料有关。

——摘自〔澳大利亚〕杰克·特纳《香料传奇》

材料三: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