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南省信阳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8月份)

日期: 2025-03-30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如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

A、 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
B、 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康乾时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后来,清廷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此举(   )
A、 贯彻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
B、 实现了地区之间的相互制衡
C、 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 平衡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 )
A、 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 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从广东、福建到湖北、江苏,革命的浪潮不断高涨,仅仅两三年之内,革命党人“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来未竟之事业”,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成就(   )
A、 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目标
B、 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C、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D、 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工业生产领先欧洲
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C、 掀起反封建的浪潮
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一些周边国家领导人也纷纷访问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   )
A、 说明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B、 表明中国突破了不结盟政策的束缚
C、 有助于中国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D、 说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非选择题(三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日本意图侵占台湾,其理由是该地民众为中国的“化外之民”,“不治”说明没有有效的统治关系,没有统治关系也就没有主权。日本所挟以为据的“理由”来自近代西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有人提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1884年建新疆省,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晚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