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5-01-03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严肃文学(主要指小说)改编历来颇受欢迎,也为读者和观众所期待。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网络文学改编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冲击,严肃文学改编遇冷,一度精品鲜见。所喜的是,近年来一批文学名作重获青睐,诸多开播、开演或上映的改编作品收获好评、频频出圈,让人看到了严肃文学改编的良好势头,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文学精品到改编精品的转化并非易事,要经历文本选择,舞台化、影视化的改编转换等重重考验。如何依托强大的文本保障改编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依然是众多文艺从业者不断思索的难题。

并非所有的文学名著都适合舞台化、影视化,根据夏衍的说法,好的文学剧本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有好的思想内容,作品对广大观众有教育意义,这是先决条件。其次,电影不同于散文、诗歌、小说,要有比较完整紧凑的情节,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即有矛盾、有斗争、有结局。如果作品缺乏这个条件,就无戏可看。最后,要有几个(至少一个)性格鲜明、有个性特征的人物。

纵观被改编者选择的严肃文学作品,无不是洞悉人性、洞察社会,穿越时空仍然具有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力作。正如莫言所说,“相信一个优秀的导演绝对不会去看一个烂俗的故事,因为这种故事谁都可以编出来,吸引他的还是小说的纯正的艺术性或者小说家表达的思想”。莫言所说的艺术性与思想恰恰是一部严肃文学佳作的魂,如何将语言文字创造的美移植到银幕上或舞台上,在舞台化、影视化中既能保留原作又能赋予其新的生命,这是改编者必然面对的难题。珠玉在前,无论是选择精准还原还是创新改编,都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然而,强大的文本并不能让所有改编作品“保过”,有时,通过改编把文学语言的魅力转化成舞台或影视魅力,比原创还有难度。文学文本的叙事媒介是语言文字,其表现手段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包容性、不确定性;而戏剧和影视的叙事媒介更多的是借助表演和画面,其表现手段相对局限、固定甚至不可改变。文学语言、舞台语言、影视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文学作品舞台化或影视化过程中,语言转化问题尤为重要,这一点在文本选择之初就需要想明白。

文学作品舞台化,文学性向戏剧性的转化过程,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改编时对原作的删改、修整如何避免顾此失彼。将文学语言搬上舞台,不仅要将文字转化成观众可看、可听、可感受的表演,用舞台语汇完成文本的转化,还要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戏剧不是通过舞台来复述小说故事的说书场,一次成功的改编无异于一次全新的创作。文学作品的舞台化不只是修枝剪叶,更重要的是注入一种新的魂。也就是在尊重原作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体现主创们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以轻灵的舞台演绎表达深邃厚重的思想。唯有如此,改编作品才会有新的生命,文学作品也会以另一种形式活在观众心里。

(摘编自田苏娜《“一流作品三流改编”:这个魔咒谁说不能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上世纪50年代,由于“能源奇缺”,周恩来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而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改善,制约南方供暖的历史条件都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譬如,居民对冬季取暖这一改善型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而且我国的能源供需矛盾也大大缓解,南方供暖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但南方城市供暖市场发展之路却很曲折,充满了争论。总的来看,支持南方发展集中供暖的观点认为,历史划分的供暖线并不合理、应根据体感温度来决定供暖需求、人人均享有获得供暖服务的权利。而反对南方发展集中供暖的观点主要聚焦于:集中供暖可能会增加采暖成本、南方建筑和气候会导致供暖能效不经济、会加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也为发展城市供暖注入了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供暖是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是改善城市生态的助力剂、是提升城市规划和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南方百城供暖市场》)

材料二:

材料三:

南方应该供暖已成为共识,在“南方地区”一些城市的部分城区,冬季已进行集中供暖,有的城市则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

合肥市政府充分发挥资源统一配置和城市整体规划的作用,采用市政工程推动区域供暖发展,通过工商业供热带动居民供暖,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武汉市供热行业积极挖掘现有热源、发展多能互补能源站,较好地实现了政府监管与市场发展的结合。杭州市城市电网、天然气公司采取积极的市场营销手段,定制居民分户供暖方案,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取暖需要。贵阳市的一些新建小区,供暖企业通过像空调一样原理的热泵技术,将经过处理的45℃的水送入业主家中的地热管中供暖。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南方供暖不是该不该而是怎么做》)

材料四: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采用集中供暖模式,地方政府基本上对此都有补贴,多数居民都能享受到“财政温暖”。但这种供暖模式,也存在不少弊端,如居民家中有没有人都在供暖,都要按统一标准交费,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负担。这种集中供暖模式,不仅会带来多方面的能源损耗,如管网热损耗、建筑热损耗等,还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空气质量,即便“煤改气”供暖也存在一定污染。

在气候寒冷的俄罗斯,政府主导供暖建设,提倡发展热电联产;以丹麦、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往往在中心城市推行区域供暖模式,该模式一般由市政统一在人口集中区域铺建管网供暖,注重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应用,在热源多元化的同时提高供热效率。美国、日本多以天然气或电力为主要能源来实现分户式采暖,辅之以部分小规模的分布式供暖,注重清洁能源应用与工业余热利用。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南方供暖该吸取哪些经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地

王刚

谁也搞不明白,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那也配叫地吗?窄窄的一条,像一块长布匹,风大点就能吹起来。这年头,还缺地吗?村里的壮劳力都跑往城市了。大片大片的土地无人打理,长满了荒草,成了飞禽走兽的乐园。就拿麻婶家来说吧,自从长根带着媳妇儿子进城后,大多数地都撂荒了。长根是个孝子,隔三岔五给麻婶打钱,叫麻婶放开胆子用,啥也不要操心,想吃就吃,该喝就喝。对于老年人来说,混光阴没什么不好,相反,有福的老人才有资格混光阴呢。麻婶是有福的,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她不愿混光阴,而是瞄上了马鞍山那片瘦地,动不动往上面跑。她经常提着锄头,背上背篼,别上镰刀,弯着腰,沿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爬上马鞍山。从后面望去,她佝偻的背影就像一只黑蜘蛛,咬着丝线一样的小路,摇摇晃晃往上爬。

村主任王大明看不下去,劝麻婶说,老婶子,你闲得骨头生锈?有福不享,天天往山上跑,那上面有金子银子?麻婶就笑,有屁的金子银子,满山都是石头。王大明说,婶子,村里有那么多荒地,你想种哪块就种哪块,想种多少就种多少,想怎样种就怎样种,为啥非要去马鞍山?麻婶听不进去,朝王大明笑了笑,转身向马鞍山走去。王大明扯着嗓子喊她,她也懒得理,弯着弓一般的脊背,沿着丝线般的小路往山上爬。风吹动她的头发,像一棵开满百花的树。

天天看着麻婶爬山,王大明心惊胆战,万一有个闪失,可是要人命的啊。作为村主任,他得为老百姓负责,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麻婶送命吧。这年头,年轻人都疯了,像闹哄哄的马蜂,争先恐后往外飞,村子里只剩下几根老骨头,没精打采地熬着日子。这村主任除了他没人干。比起其他人来,他还算年轻,能吃能做能走。事实上,王大明知道,他已经老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还不老吗?泥巴快埋到脖子了啊。可是,再老也不能说老,村里那些老家伙比他老多了。

王大明给长根打电话,叫他管管麻婶。长根给麻婶打电话,越说越生气,批评麻婶死脑筋,过惯了苦日子,连享福都不会。麻婶能说什么呢?只会说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长根以为做通了麻婶的思想工作,满意地挂了电话。他不知道的是,麻婶就是站在马鞍山上接的电话。地中有块凸起的大石头,麻婶举着老人机,站在石头上面,望着天边的云,不停地对着手机大声喊叫。风吹乱她花白的头发,使她看上去像一棵摇来晃去的树。

站在大石头上,村庄就在脚下,看得清清楚楚。稀稀疏疏的房子,一大片一大片荒芜的土地,几个蚂蚁似的老头老太。麻婶闭上眼,想起几十年前的村子,那时有成片成片的庄稼,有拄着拐杖的老寿星,有山一般结实的汉子,水一样温柔的妇女,花一样的大姑娘,蹦来跳去的青年男子,叽叽喳喳的孩子,喔喔打鸣的公鸡,叽叽喳喳的母鸡,汪汪乱叫的狗,哞哞长鸣的牛……那时的村子热腾腾的,像一个爱跳爱闹的年轻人。不知从何时起,村子忽然安静下来,变成了沉默寡言的老人。不错,村子老了,像秋后的蚱蜢,蹦跶不了了。麻婶叹了口气,眼睛掠过村庄,慢慢移到那条伸向村外的路。沿着路一直往前走,一直走,直到再也看不见路。无数的壮劳力,就是沿着那条路,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了天边的云雾里。

麻婶没把长根的话当回事,时不时往马鞍山跑。王大明劝过多次,甚至动员村里的老头老太轮番上阵,给她做思想工作。麻婶总是微笑着,不停地说好好好,等他们走后,该干啥还干啥。无奈之下,王大明又给长根打电话,长根倒也配合,很快给麻婶回了电话。不管长根说什么,麻婶只会点着头说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每次挂了电话,她握着手机站在石头上,看着天边的云发呆。从远处看去,她就像一株树,一株矮矮的树,长在石头上似的。

时间长了,王大明丧失了给长根打电话的兴趣。该说的话都说了,该想的办法也想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

麻婶在山上种东西没有章法,逮着什么种什么,玉米,荞子,高粱,洋芋,白菜,南瓜,天星米,西红柿,辣椒……麻婶每次上山,不过就是拔拔草,施施肥,在地里转来转去,看看她种的东西,跟它们说说话。忙完后,她爬上大石头,望着天边发呆。入冬天后,麻婶经常提着提篮上山收菜,每次从山上回来,总提着一大篮子碧青鲜嫩的白菜。麻婶不吃独食,总把白菜送给大家。可以说,几乎家家都吃过麻婶的白菜,包括王大明。

(有删改)

古诗文阅读(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帝深嘉之。二年,亲试贡士, 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奉料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 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崔群间,斯无愧矣。”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二》)

【注释】①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用梓木制做的棺材。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且是说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是凭自己的本色。广义的散文天地宏阔,凡韵文不到之处,都是它的领土,论其题材则又千汇万状,________,论其功能,则不出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状物六项。( )。如果一位散文家长于处理前三项而拙于后三项,他未免欠缺感性,显得空泛。如果他老在后三项里打转,则他似乎欠缺知性,过分落实。散文与诗,是我的左右手,我曾戏称自己的散文是“左手的缪斯”。我开始写散文,比开始写诗虽然晚了三年,但是“左手的缪斯”比起“右手的缪斯”来,却成熟得较早。读者展开这本选集,我左手的掌纹纵横,就 _____________了。浙江文风鼎盛,群彦汪洋,民初以来更是名家辈出。单以散文而言,从周氏兄弟、夏丏尊、郁达夫、徐志摩、俞平伯、陆蠡,一直到柯灵和琦君,两浙的贡献说得上是独步文坛了。如果我们再追溯朱自清与丰子恺两家的祖籍,当可发现一为绍兴,一为桐乡,而山阴道上,更是             。拙作能在这 ____________之乡出版,实在是一大荣幸,也将是一大考验。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