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1-13
月考试卷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乘上高速发展列车,城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大江南北遍地冒出城市“森林”,成就举世瞩目。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问题也相继袭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无视城市规划、盲目建设新城新区、无序扩张,遭遇“成长烦恼”,患上“城市病”。这些病症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②“城市病”是城市定位、结构和功能问题,主要病因是城市在快速发展时,未超前考虑人口、产业、环境等因素的可持续性,本质上是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最终造成的危机。

③着眼未来和长远谋划、推进,这是国家借鉴中医理论,综合施治,治疗“城市病”的妙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意“拆东墙补西墙”,应付一时,难除病根;守“一亩三分地”,“肥水不流外人田”,低效无序甚至恶意的竞争,浪费资源,损人害己。

④城市规划需要走下“空中楼阁”,真正精准落地,必须以人为本,让城市民众公平热情地参与城市治理和管理。城市何时真正成为居民贴心、安心、放心的城市,病症自然也就消退、消失。国家正在探索良性治理的“药方”。在经济领域,社会福利托底,饱汉关照饿汉饥;在社会领域,赋予公民发言权,更多地知情、参与和监督,搭建公平的制度和程序平台,管控“个人人脉”,不拘一格降人才。

⑤欧美等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适应城市、产业和社会多方需求,逐渐形成了一批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的特色小镇。中国也方兴未艾,小镇中包括完备的教育、医疗、金融机构,还有大量手工业生产。小镇的生活能让居民与自然更贴近,与农业和粮食生产更亲近,与动物更亲近,能够从容地参与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各种兴趣爱好,随时欣赏美景,享受生活乐趣。

⑥面对迅速膨胀的城市,治疗城市病,既要靠内部生长动力,还要靠外部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只有周边新型城市群形成了,北京的压力才能真正得到缓解直至根除。如今,交通拥堵已不再是少数大城市的专利,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加入了“堵城”的行列。治堵,成为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治理交通拥堵,各城市不遗余力,北京的“摇号”、上海的“拍牌”、广州等城市的“限购令”,都是从“堵”的角度控制汽车数量。数据显示,我国多数城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刚过三分之一,与国外同类城市差距较大。改善提升公共服务,把社会财富、基本公共服务的蛋糕分公平,是个世界级的难题。

⑦变革生活方式,让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追求绿色生活、文明生活。城乡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相融,让生命更精彩,才是美妙的方案。

(摘编自厉彦林《城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落实到教育教学层面,具体要怎么做,如何见成效?记者近日专访了92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

文汇报:在五育中,劳动教育被一些老师认为很重要,也最难,但一度不被重视,您觉得这个难题的症结在哪?

于漪:从事教育的人,秉承正确的理念是最重要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什么是最根本的、必须要抓住的问题?答案很明确,要做到“两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对一个人来说,接受教育就是脱离愚昧的开始,而对国家来说,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所以,教育的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出人”——我们既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一大批综合素质良好的普通劳动者。

如果教育工作者能站在国家层面、对人才有全局的思考,那么就会意识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性: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茁壮成长打下基础。但坦率地说,这既是基础教育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因为人才培养的成效是在几十年后才慢慢显现的,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定力和韧性。

文汇报:可否请您具体谈谈今天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困难的原因表现在哪?

于漪:劳动为什么如此重要?我觉得,今年以来的战“疫”就是最好的教材。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不仅广大医护人员以生命相许,就连一些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也一家一家地去送菜。记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时,大家都在网上看直播。天上有北斗助力、精准“导航”施工,地上则有大量挥着铁锹的一线劳动者。这所有的人,都是用辛勤的劳动,在守护生命、守护大众健康。

可以说,正是创造性劳动和普通人力劳动的紧密结合,才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这场疫情防控战也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在新时代的今天,劳动的价值,劳动给人带来的光荣感、崇高感依旧。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回过头来观察今天学校的劳动教育,之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可能跟我们将劳动分等级有关。

文汇报:记得您当初在第二师范学校当校长的时候,一个脏乱凋敝的校园在您手里变成了花园,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可否谈谈当时你的想法?

于漪:当时这所学校处于比较特殊的时期,正在百废待兴之时。要把学校办好,校风、教风、学风很重要。可以说,要抓好这“三风”,劳动是起很大作用的。当时在我们学校,种什么树、什么花,都是经过师生讨论后、我们自己动手种的。在深入参与校园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美的教育,增强了体质,还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我们的学校从一个最初凋敝、满是黄土的校园,到后来成为上海第一个“全国花园单位”,就是每个师生一起劳动的成果。我想,这也是最好的劳动教育,让同学们有成就感、获得感,在实践中体悟劳动创造一切。当然,光做这些是不足以改变学生的。为了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果实,杜绝浪费,学校也在管理制度上做出改进。比如,针对女生一两饭吃不饱、二两饭又吃不下的情况,学校面向女生推出的1.5两饭;还规定对“光盘”的班级进行表彰。

文汇报:您有一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可否给老师们一些建议?

于漪:我一直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工作,必须占领三个“制高点”。

一是要有战略高度。教师决不能“短视”,不能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教育工作事关民族的未来。

二是要有时代高度。今天的孩子见多识广,接收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过去多得多,老师如果不与时俱进,不加紧学习,又怎么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是在跟基础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的比照中,体现中国教育的高度。我们要比的不是个人的志气,而是民族的自尊、志气。我们有大体量的学校,学生规模庞大,因地制宜办出中国教育的经验、书写中国教育的辉煌,广大人民教师的心里一定要有这个意识。

(摘编自于漪访谈《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文汇报》2020年9月6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   发

王东

①虽然已经立了春,但是张诚感觉冬天的冷依然弥散在空气里,十根手指和脚趾冻得隐隐发痛。一股北风挤进虚掩的门,从衣领处钻入身体,张诚不禁打了个寒战。

②去村里串串门,走动走动也许会暖和点,张诚心想。可是去谁家呢?赵刚、刘晓燕他们几个前天就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他们说初八就得上班呢。二娃和磊子他们几个昨天也去了深圳。今天一大早,又有好几拨人陆陆续续从家门前走过,或者去广州,或者去北京,或者去成都。这些年轻人一走,好像把年也带走了,家家户户都很冷清。

③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按照以前的风俗,最起码也要过了初八,这年才算完啊。可是今天才是初六呢,咋就感觉年就过完了呢?张诚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无意识地朝门外望了望。这时,张诚看到了父亲,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乍一看,像一层白茫茫的霜。

④“我去挖会儿地。”父亲从猪圈里扛了把锄头出门,对抱着一捆柴火准备进厨房的母亲说。张诚走了出来,说:“爸,这大过年的,挖啥地啊?”父亲说:“唉,现在过不过年和平时有啥两样呢?再说,闲在家里冷呢,干活还热乎些。”张诚心想,是啊,现在过年和平时真没啥两样,于是也找了把锄头,说:“我也去挖会儿地。”

⑤父亲看了张诚一眼,说:“你在家歇着吧。”张诚说:“闲在家里冷呢。”父亲不再说话,张诚便跟着父亲出了门。

⑥父亲走得很慢,张诚也走得很慢。这次,张诚将父亲头上的白发看得清清楚楚。近看,白发就是白发,其实并不像霜,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银丝,父亲头上的白发灰白灰白的,远一点看,倒有点像白茫茫的雾。张诚又想起年前,自己和梅芳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家门口时,老远就看到正弓着身子颤巍巍地往家里挑水的父亲那灰白的头。那白头,随着水桶和枯瘦身体的摇晃而跟着一摇一晃的。

⑦父亲挖了一会儿地,也许是累了,也许是腰腿又痛了,便将锄头杵在地埂上,掏出烟来,递给张诚一支,自己点了一支。张诚接过烟,也将锄头杵在地埂上,点上烟。

⑧父亲说:“张华他们今天也出门了。”

⑨张诚说:“我看到了。”

⑩父亲问:“你们什么时候走?”

⑪张诚迟疑了一下,说:“还没有决定呢。”

⑫父亲说:“梅芳不是说你们车票已经买好了么?”

⑬张诚顿了顿,说:“我想让梅芳一个人出去,我留在家里。”

⑭父亲深深吸了两口烟,说:“梅芳一个人出去,天高地远,你能放心呀?再说,两个人出去,总能多挣一点。”

⑮张诚不说话,也深深吸了两口烟,烟雾在风里飘散。

⑯父亲说:“你留在家里又能做啥呢?种庄稼?这点庄稼也种不出啥来。”

⑰张诚说:“可以做点小生意啥的。”

⑱父亲说:“那你准备做啥生意呢?”

⑲张诚说:“还没想好。”

⑳砰!远处传来一起鞭炮响,然后又恢复了寂静。

㉑好一阵,父亲说:“家里人都没有几个,生意也不好做呢,我看还不如出去打工。”

㉒张诚说:“可是家里……你和妈怎么办?都这么大岁数了。”

㉓父亲沉默了很久,说:“我和你妈还能行,我们总比张华爹妈强些吧?你不用为我们担心。”

㉔张诚不说话,又一口一口狠狠地吸着烟。

㉕父亲又说:“毛娃后年就要上高中了,燕子明年也要上初中,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呢。俩孩子都争气,听老师说,毛娃和燕子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唉,我不想看俩孩子以后又走你的老路啊。我到现在都后悔,要是当初憋一口气,砸锅卖铁都让你读书,你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㉖父亲的话戳中了张诚的痛处,这也是张诚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㉗一阵山风吹来,张诚不禁又打了个寒战。

㉘张诚说:“一停下来就冷得很,都立春了,这天怎么还这么冷呢?”说完,张诚又拿起锄头挖起地来。㉙父亲说:“是啊,一停下来就冷。”

㉚张诚和父亲一连挖了两天地,便将家里的地挖完了。

㉛初八的早上,天刚蒙蒙亮,张诚和梅芳便又背起包,踏上了门前那条通向远方的小路。

㉜走了好远,张诚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山里的雾很大,只看到白茫茫一片。张诚心想,那会不会是父亲头上的白发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敻字敬远,志尚夷简,澹于荣利。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属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敻养高不仕,虚心敬悦,遣使辟之,备加礼命。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明帝即位,礼敬逾厚。乃为诗以贻之曰:“六爻贞遁世,三辰光少微。颍阳让逾远,沧州去不归。香动秋兰佩,风飘莲叶衣。聊登平乐观,远望首阳薇。证能同四隐,来参余万机。”夐答帝诗,愿时朝谒。帝大悦,敕有司日给河东酒一斗,号之曰逍遥公。陈遣其尚书周弘正来聘,素闻敻名,请与相见。朝廷许之。弘正乃造敻,谈谑盈日,恨相遇之晚。后请敻至宾馆,敻不时赴。弘正仍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讵肯来。”其为时所钦挹如此。武帝尝与敻夜宴,大赐之帛,令侍臣数人负以送出。敻唯取一匹,示承恩旨而已。帝以此益重之。又以佛、道、儒三教不同,诏敻辨其优劣。敻以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其迹似有深浅其致理殆无等级乃著三教序奏之帝览而称善。敻子瓘行随州刺史,因疾物故,弟孝宽子总复于并州战殁。一日之中,凶问俱至。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建德中,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曰:“吾死之日,可敛旧衣,勿更新造。使棺足周尸,牛车载枢,坟高四尺,扩深一丈。其余烦杂,悉无用也。朝晡奠食,于事弥烦。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仍荐素蔬,勿设牲牢。亲友欲以物吊祭者,并不得为受。吾常恐临终恍惚,故以此言预戒汝辈。瞑目之日,勿违吾志也。”宣政元年二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七。武帝遣使祭,赙赗有加。其丧制葬礼,诸子等并遵其遗戒。

(节选自《周书·韦夐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史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赏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

【注释】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选择题组
选择题
选择 简答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