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高考生物复习微专题35 种群的结构特征及数量变化

日期: 2025-04-01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小明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见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种群数量的增长呈 S 型曲线
B、 b 点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 c 点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 e 点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为研究甲藻和乙藻的种间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图所示,甲藻的增长方式都是“S”型
B、 甲藻和乙藻具有竞争关系,而且竞争力比较悬殊
C、 甲藻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大于1.0×106个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变小
D、 如果起始数量相等且营养条件相同,甲藻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K值相同
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以下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高度
B、 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迁入率和迁出率、捕食者数量等
C、 植被既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也能直接影响增长率
D、 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越大、生存环境的植被生长越旺盛,被捕食风险越低
大豆为一年生农作物,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对某生长着大豆幼苗的农田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大豆田的空间特征为随机分布
B、 种群密度是该农田中大豆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通过观察雌蕊和雄蕊的数量可得出性别比例
D、 不同高度的大豆幼苗可构成农田的垂直结构
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B、 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C、 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
D、 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
黑桫椤为木本蕨类植物,如图为某山低地雨林与山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决定种群的数量
B、 采用样方法调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时,从密集处取样
C、 山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但出生率不为0
D、 雨林群落是由生活在该区域的全部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B、 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C、 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
D、 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B、 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 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 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科研人员将某种小鼠引入荒岛,研究其种群数量増长方式。小鼠数量在若干年内快速上升,稳定密度达到50000左右,最后因爆发传染病而灭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鼠种群密度增大时出生率逐渐减小
B、 种群密度是限制小鼠种群増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 种群密度过大时,在内源性调节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容纳量减小
D、 传染病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其致病力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大
调查某气候稳定区域内的群落中三种动物种群A、B、C在2011~2017年间的λ值(指某种群数量是一年前该种群数量的倍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种群B在2011年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
B、 动物A的种群数量在2014~2016年逐渐增多
C、 动物C最可能为刚迁入的外来物种,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 动物种群C的数量变化受内源性调节因素影响,与外源性调节因素无关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样方法更适合用于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而很难用于双子叶植物的调查
B、 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要待酵母细胞全部沉淀到计数室底部
C、 标志重捕法中将标记好的动物放回原来的环境后需要马上进行重捕
D、 五点取样法只适合对植物进行取样,动物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双选题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