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9-19
月考试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不再引起衰退现象,但杂交能产生强大的优势。而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品系(天然自交系)自交也不退化,为什么杂交却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 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摘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中国是大豆起源国,但上世纪80年代初,大豆单产每公顷只有一吨多,不到美国的一半。而提高单产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杂种优势利用,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豆是严格的自交作物,闭花授粉。研究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大豆花不能产生可育花粉而只能通过异花授粉才能结果的不育系;再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有系,从而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之后再通过反复试验,获得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大量配制杂交组合,最后研制出大豆杂交种。

1983年,孙寰回国后,就开始了在一些科学家看来“不可能”“不现实”的大豆不育系研究工作,以实现大豆强国。在研究之初条件非常欠缺,他只能靠国家资助的1万元留学回国人员经费开始做起。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大豆种质资源,他分别在福建泉州、湖南长沙、浙江杭州、河南郑州、江苏徐州、吉林公主岭等地搞试验。1985年,通过反复试验,他的课题组发现了一个组合杂交一代高度不育的情况,研究初获成果。

1993年,他的课题组又成功培育了世界第一个野生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通过测交和回交,于1995年实现了栽培大豆“三系”配套,初步培育出“杂交豆一号”。“杂交豆一号”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经过正式品种审定、可以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种。

(摘自《吉林新闻》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三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理念,继承和发扬老一輩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才能更好地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也就一定能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做出贡献。”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我们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所以要首先弘扬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自《人民日报》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改动)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望儿子的女人

郑俊

这是一辆开往市区的客车,女人就坐在靠窗的位置。女人晕车,这个位置还是她跟一个小伙子调换来的。

窗外的田野已经绿起来了,暖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让车里的人都昏昏欲睡。女人没有睡,女人的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想着长长短短的心事。一个硕大的竹篮摆放在女人的腿上,竹篮上盖着一块洗得发白的布,看得出来,女人是个喜欢洁净的人。

“大姐,还是把篮子放在行李架上吧?这样怪累的。”对面座位上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说。

女人回过神来,感激地笑笑,说:“不了。”女人看见了年轻母亲怀里的孩子,是个女孩,三岁的样子,两只澄澈的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篮子。

女人把手伸进篮子。变戏法儿似的摸出一把花生来,塞到女孩的手里。车厢里快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女孩吃花生的样子让女人爬满皱纹的脸上泛起了鲜活的生机。

烟就是这个时候冒出来的。没有人看到它是怎么冒出来的,先是羞羞怯怯的一缕,很快就成了一股,一片。车厢里有了焦糊的气味,眨眼的功夫,气味就在小小的空间里横冲直撞。

“着火啦!”女人第一个叫起来,声音哨子般尖锐。沉睡中的乘客都给惊醒了,平静的车厢里一下子炸了锅。

司机在慌乱中把车停在了路边,大叫着:“快下车啊!”可火是从车门烧起来的,没有人能够从那里离开车厢。

“大家不要慌,来,从车窗跳下去!”女人大声招呼着。一边丢掉腿上的篮子,两只手用力把车窗扒开。人群疯了似的朝那扇小小的出口拥过来,有两个男人凭着力气越过了妇女和孩子的屏障,削尖了脑袋往外钻。

女人忽然伸开双臂挡在了窗前:“不要挤,不然谁也出不去!”女人的嗓门很大,完全没有了刚才的娴静,像是一头狮子。

两个男人愣了一下,不情愿地让开了身子,骚乱的车厢顿时安静了许多。女人先是招呼着对面那个年轻的母亲,帮着她跳了出去,又抱起吓得哇哇乱哭的小女孩,递了出去。然后是一个妇女,又一个孩子……

乘客们在女人的帮助下,相跟着往外钻。车厢里的人在一个一个地减少,火势却在一点一点地变大,变猛,直至疯狂。小小的空间成了一个蒸笼,让人透不过气来女人不停地咳嗽着,手却没有停下,一个个或肥或瘦或高或矮的身子在她的推搡抬抱下,纷纷逃离了险境。

当最后一个人被女人推出窗口时,整个车厢已经成了一个火炉。车外的人拼命喊着:“大姐,跳啊!快跳啊!

女人的头刚刚探出窗外,又缩了回去。她的手在窜着火舌的车厢里摸索了一阵,然后递出来一只烧黑了的竹篮。两个男人一边接过篮子,一边把女人从窗口找了拽出来。女人的头发已经烧焦,脸上像是抹了一层黑,衣服上还窜着火苗。几个人冲上去,手忙脚乱地把女人身上的火扑灭。

女人大口喘了会儿气,忽然身子一软,昏了过去。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女人和另外几名伤员被送进了医院。

女人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睁开眼,女人看见了洁白的墙壁、洁白的被单。不知名的鸟声啁啾着从窗外传进来,让女人恍惚间觉得飘浮在梦里。

第一个获准进入病房的是市报的记者。记者望着女人瘦小脆弱的身子、伤痕累累的脸和那一头烧得不像样子的乱发,抿着嘴,深吸了口气,小心翼翼地问:“大姐,感觉好点了吗?”

女人点了点头。

“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女人又点了点头。

“据说,您当时就坐在窗边,本来可以第一个逃出来的,您为什么不逃?是什么让您坚持到了最后?您难道……就不害怕吗?”

女人咧开嘴,一朵笑在她的唇边绽放开来。女人说:“是我儿子,我儿子让我坚持到最后的。”

“您儿子?”记者的眼里满是惊讶,“他在哪儿?做什么工作的?”

“他没有工作。”女人盯着天花板,像是回答又像是自言自语,“去年这个时候,为了救一场火,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一个人睡在了市郊的那面山坡上。这次,我就是去看他的。着火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儿子的身影。我想,要是给火烧死了,不是就能见到我的儿子了吗?我当时觉得儿子离我越来越近了,他还冲我招手了呢,真的。你说,去和儿子见面,我有什么好害怕的?”

说这话的时候,女人不知道,一旁的记者和医生早已经伸出衣袖,揩起了眼角。

(选自郑俊甫小小说集《给人生一个惊艳的假设》)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 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 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遣。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永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邦。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 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选择题
选择题组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