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试卷(四)

日期: 2025-04-03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战国时代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前两者是官僚队伍的主体,后者居于次要地位。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 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B、 世官制仍然是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高度集权
D、 列国已出现郡县等行政区划形式
秦汉长城是代表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也是秦汉王朝强大国力的体现。下列关于秦汉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秦朝修筑长城和“五尺道”,加强了北方边防
B、 秦长城西起甘肃敦煌东至辽东,绵延六千余里
C、 汉武帝以“修德安民”为“守国之道”,故不修长城
D、 秦汉为防范匈奴,在战国长城基础上建成新的长城防线
论及中国古代某项中央政治制度,有学者称:“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此项中央政治制度(   )
A、 参与“议政”者皆为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
B、 体现了分割宰相事权以集权于皇帝之目的
C、 能够弥补政务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D、 有利于完善监察体系杜绝官员的贪污腐败
下图所示农业机械出现在某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

A、 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B、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D、 自由主义构成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
下表所列,是某一国际经济组织部分年份的峰会主题。该组织(   )

2001年: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004年:一个大家庭,我们的未来

2008年:亚太发展的新承诺

2011年: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

A、 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B、 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C、 约定在15年内取消各种关税壁垒,实行零关税
D、 建立了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秦汉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始设郡县,以后封建制与郡县制长期交叉并行,为对偶之制,常被并列评议,以较衡两制的优劣、长短,此为秦汉以降列朝政论的一大题目,是历千百年而不止歇的争议,其论辩焦点,一是两者何者有助于长治久安;二是两者何者“公”、何者“私”。

——冯天瑜《“封建”考论》

材料二: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特权。……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等

材料三: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既深且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国家到处都显得怒气冲冲,剑拔弩张。同时,为了有效地达到内部的巩固,好像细菌传染一样,扩张的野心开始到处膨胀。……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民族感情,但却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夺取点什么。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是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会在最后一分钟吓退。……而巴尔干战争的征候则表明,战争的乌云已向欧洲转移。

——摘编自[奥]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回首20世纪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具有导致一再发生世界大战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或不可制止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存在着制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对于世界大战能否避免的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不可笼统地说能够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把战争推到……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今后人类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手段都投入战争了。

——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