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高考模拟调研卷(二)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9-19
高考模拟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战国以来零乱错杂的交通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大修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将各国道路纳入统一的交通系统之中。秦代形成的陆路交通网在汉时又历经拓修完善,并随疆土的扩展进一步延伸。自长安而东,经洛阳达临淄,为东路干线;自长安而北,直达九原郡,为北路干线;自长安向西,经由河西走廊,延长到西域诸国,为西北干线;自长安向西南经汉中,以达成都,并远至云南,为西南干线;自长安向东南出武关,经南阳,以达江陵,为南路干线。此外,还有一些支线和水运干线通向全国。由此,疏密交错的交通干线、支线结织成网,形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等

材料二:敦煌悬泉置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汉代邮驿机构遗址。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悬泉置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悬泉置由坞院、房屋、马厩等设施构成,其中坞院总面积2500平方米,院内有房间27个,常驻人员包括官吏、驻军、办事员等30余人。(图为悬泉置复原略图)考古人员在悬泉置遗址中发掘出6000余件生活用品,有竹木漆器、铜器、陶器、皮革、丝绸、毛麻织品等。从悬泉置出土的汉简文书有25000余枚,内容有皇帝诏书、国家法律、行政文献、驿站文书档案和工作记录等。出土汉简表明,《汉书·西域传》上记载的西域诸国如楼兰、于阗、康居、莎车等国的国王或使团都曾经在此停驻。悬泉汉简中还发现了“浮屠简”,以及《论语》《孝经》的一些残片。悬泉置遗址出土了460余件纸张,其中9件是写有文字的汉代残纸。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纸。汉代“列邮置于要害之路”,形成了完备的邮、驿、亭、置系统。悬泉置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在汉代存续了200多年。从长安到敦煌,汉代里程简记载了46处停靠站点,每一处都应是具有类似悬泉置的功能和规模设施,负责传递朝廷公文和军情急报、接待过往官员和西域使者。

——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大汉帝国》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国初年,在“实业救国”“科学建国”思潮的推动下,留学美欧的青年学子大多选择学习机械工程、采矿冶炼等专业,走上“科学救国”之路。留美学界先后创立中国科学社(1915)、中国工程学会(1922)等科学学会,创办《科学》期刊,大力倡导科学救国。1915年《科学》杂志在发刊词中,全面论述了科学的强大威力,旗帜鲜明地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这一看法,正切合了文化革命与文化建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以《新青年》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先导。与此同时,随着欧战的爆发,特别是大战显示的巨大破坏力,也使得部分国人对西方文明、对科学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国内知识界逐渐形成一个质疑科学功用与价值的“反科学”思潮。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明,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所谓“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严复,1918)。对此,中国科学社创办人任鸿隽指出,在充分享受科学益处的西方,“科学在性质上、组织上,皆有扩充之势,无畏缩之兆”。1924年《科学》杂志发表社论指出,“科学之为科学,自有其本身之价值,不因物质文明之有无而增减。……人自无良,何预科学,因噎废食,窃为国人所不取也”。

——摘编自张剑《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