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调研测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5-01-08
高考模拟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材料二: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76年,王韬和传教士傅兰雅等人筹建主持了近代新型学府——上海格致书院,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书院创立考课制度,“出西事论题,微博橙子辅导请华士论著”。将题目登载在《申报》,应试者邮寄征文,由书院评定等级,发给奖金,并将优秀文章集中刊登出版。从1886年至1894年,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个省区。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节选(1886-1894年)

时间

题目

命题与鉴定人

官职身份

1886年

中国创设海军议

薛福成

出使英法大臣

1887年

轮船电报二事应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

盛宣怀

轮船招商局督办

1888 年

近日北边防务轻重缓急何在论

胡芸楣

广西按察使

1889年

印度与中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竞争问题

李鸿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0年

中国制造金银货币问题

吴福茨

宁绍台道

1891年

物体凝流二质论

刘坤一

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1892年

德奥合纵与俄法连横论

李鸿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3年

中国能开议院否

郑观应

招商局总办

1894年

紧备水军直捣东瀛议

刘麒祥

苏松太道

——摘编整理自微博《考试研究所》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观点合理正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当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战争和经济危机,法国粮食生产仍旧摆脱不了在过剩与短缺之间摇摆的命运。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工业化及其启示》等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