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如图是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体液成分,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处组织细胞代谢过强,将导致②的量增加,形成组织水肿
B、 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C、 若③为肝细胞,饥饿状态下⑤处的血糖浓度可能低于①处
D、 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下列物质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血红蛋白、H+、尿素
B、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C、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D、 Ca2+、载体、氨基酸、乳酸
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维持着相对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下丘脑损伤,可能导致水盐代谢紊乱
C、 若肾脏不能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D、 缺水时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属于反射
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乳酸主要与缓冲物质中的Na2CO3反应
B、 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C、 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
D、 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部分组成
B、 突触前膜有皱褶,能有效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将引起后膜膜电位的改变
D、 突触后膜主要是效应器相关细胞的细胞膜
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处的O2到达③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B、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 ①和④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了内环境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全都依赖于免疫细胞来完成
B、 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 过敏反应主要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D、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各种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下图为研究不同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系小鼠1在初次排斥前,因非特异性反应引起移植处炎症反应
B、 B系小鼠2排斥时间提前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的“某淋巴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C、 若先摘除B系小鼠1的胸腺,则其发生初次排斥的时间提前
D、 若给B系小鼠2移植的是C系小鼠的皮肤,则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
下面是测量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装置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图A装置或图C装置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B、 给予图A和图C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后,发生偏转的方向和次数相同
C、 图B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灵敏电流计偏转的大小代表了静息电位的大小
D、 给予图D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未产生兴奋
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 B 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 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 B 是促甲状腺激素
C、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 D 是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 激素 A,C,D 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
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①②③④分泌量会增加
B、 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 激素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过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
B、 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图。该实验是探究豌豆幼苗茎切段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最适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200~600mg/L
B、 预实验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
C、 预实验也可用于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D、 生长素在600~1000mg/L的浓度范围内对茎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 2,4-D可用于麦田除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度高
C、 豌豆幼苗切段中,卨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D、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下列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代谢活动
B、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根的向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成熟的苹果能催熟未成熟的香蕉,是由于苹果细胞产生乙烯
东亚飞蝗是造成“蝗灾”的主要蝗种,某研究者连续2年调查了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用样方法可定期对该地区的飞蝗虫卵密度进行统计
B、 干旱环境有利于东亚飞蝗的大量繁殖
C、 气温和降水量直接决定了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
D、 东亚飞蝗虫卵的孵化可能与气温高低有关
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
B、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
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率均可能发生变化
B、 动物种群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 人类种群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其种群密度就可保持稳定
D、 K值是种群在特定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是种群在特定环境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羽叶丁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某研究小组调查了贺兰山甘沟保护区中不同年龄羽叶丁香个体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推测该羽叶丁香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凹型
B、 该羽叶丁香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说明保护效果理想
C、 该羽叶丁香种群具有较强的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
D、 利用克隆技术提高幼龄个体数是解决濒危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性别比例的变化一定会影响种群出生率
B、 我国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使人口迅速增长
C、 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 不同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
燕鸻是有名的食虫鸟,尤其嗜吃蝗虫。下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鸻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 t+1=N t。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燕鸻和蝗虫的关系属于群落层次的种间关系
B、 当蝗虫种群数量处于S点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 当燕鸻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会逐年上升
D、 当种群数量较少时,曲线乙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为初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 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
C、 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 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
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 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 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 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美国科学家曾对佛罗里达州的天然湖泊银泉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相关数据如下表(第五营养级及以上的能量忽略不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银泉能流分析表

营养级

同化量GP

净生产量NP

流向分解者

871.27

369.69

211.85

141.10

62.07

15.91

2.81

0.88

0.34

备注:表中能量值单位均为:×105J/ (m2·a)

A、 流经银泉生态系统总能量为871.27×105J/ (m2·a)
B、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 该生态系统未利用的能量约为228.59×105J/ (m2·a)
D、 分解者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明显少于211.85×105J/ (m2·a)
珠海横琴滨海湿地公园总面积约392公顷,公园建设主要围绕生态修复、鸟类招引等重点项目进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鸟类招引可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 生态修复可使红树林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 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湿地公园的稳定性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下图为某牧场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E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蝗虫、鼠的能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分解者
B、 该牧场所有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能量为E
C、 牲畜能获得E的10%~20%左右
D、 蛇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葡萄花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蛀食葡萄为害,受害后的葡萄更易受到灰霉菌等真菌感染。针对此害虫,除了喷施杀虫剂、利用信息素干扰成虫交尾外,还可摘除葡萄上面的遮挡叶片,使葡萄在光照下温度升高,利用高温降低卵和幼虫的存活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喷施杀虫剂可直接改变小卷蛾种群密度,属于物理防治
B、 利用信息素防治可通过改变小卷蛾的性别比例来降低种群出生率
C、 通过摘除葡萄上面的遮挡叶片的方法可改变小卷蛾种群的年龄组成
D、 小卷蛾种群密度降低后,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B、 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C、 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
D、 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种群

同化量(×10kJ/m2

7

50

20

0.98

500

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表中所列生物构成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
B、 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
C、 若甲捕食乙、丙,则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 若甲捕食乙、丙,则去除甲和丁后,丙增多、乙减少
长江以南是我国酸雨主要的集中发生区,也是我国竹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科研人员用浓硫酸和浓盐酸,按照酸雨的硫氮比配置了pH2.5、4.0和5.6的酸液,模拟并测定不同酸度胁迫下,毛竹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其中CK组作为对照,喷施等量蒸馏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酸雨对毛竹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可以恢复的
B、 酸雨降低毛竹的光合速率,且酸性越大危害越大
C、 轻度酸雨处理可能促进毛竹的光合作用,重度酸雨则抑制毛竹的光合作用
D、 第45天,pH2.5组植株的光饱和点低于对照组,是由于酸雨导致气孔关闭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连续的薄层
B、 控制人口增长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
C、 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导致温室效应
D、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置于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给予适宜强度刺激,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大于正常值(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置于等渗溶液中同等条件下测得的值),若先用河豚毒素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纤维转移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给予适宜强度刺激后,其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小于正常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内流,与钠离子在膜两侧的分布无关
B、 形成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需要线粒体产生的ATP为其供能
C、 该实验中,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为促进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D、 河豚毒素可能和神经纤维上钠离子通道结合,使钠离子运输受阻
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处理,下列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
B、 损伤下丘脑,会影响小鼠体温的控制、破坏身体的平衡
C、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有相应效应
D、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有相应感觉,无相应效应
2020年2月12日,持续了整整210天的澳大利亚山火终于结束,这场大火烧掉了400公顷的森林,当地植被焚烧严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灾后,原来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将发生初生演替
B、 原来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火灾后,群落将不能再次演替至森林阶段
C、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自我调节能力依然有限
D、 火灾后演替的初期,群落内各种群数量变化均为“J”型曲线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都多于消费者固定的
B、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能实现自给自足
C、 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的能量供给依然主要依赖外界
D、 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时,同化量占摄入量的10%-20%

填空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