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练习题

日期: 2025-03-3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基础知识综合

《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下列关于人物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贡生以掌舵人吃了自己昂贵的药为由,讹船家的船钱。
B、 匡超人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
C、 王冕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
D、 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南赣道台,后投降宁王叛军。
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现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B、 吴敬梓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如王冕、杜少卿、虞有德等,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 严贡生书没读过太多,贡生也是花钱捐来的。他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D、 鲁迅曾称《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对号归类

《儒林外史》用“物以类聚”的方法,将大致同类的人物集中在一个时空里展示,下列人物和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类型:a.文行出处榜样  b.痴迷功名读书人  c.假装无意功名假名士  d.纯儒真名士

人物:(1)周进  (2)杨执中  (3)虞育德  (4)王冕

A、 a—(3)    b—(1)    c—(4)    d—(2)
B、 a—(4)    b—(1)    c—(3)    b—(2)
C、 a—(4)    b—(1)    c—(2)    d—(3)
D、 a—(3)    b—(2)    c—(1)    d—(4)
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B、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地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
C、 《儒林外史》开篇作者以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意在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D、 《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下列对《儒林外史》中人物的介绍与评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进:中举前受尽别人嘲讽,以致头撞贡院号板,悲极而泣;中了举人,却又喜极而疯。他与范进相似,是一个沉溺科举,虚伪世故的腐儒典型。
B、 杜少卿:淡泊功名,装病拒绝出仕:尊重妇女,反对封建“三从四德”;乐于助人,资助张俊民的儿子捐修学宫。他是一位狂放不羁的真儒名贤。
C、 严贡生:善于钻营,巴结权贵以求仕途。横行乡里,欺侮勒索王小二、黄梦统等乡邻;满眼只有金钱利益。他是个六亲不认、无恶不作的假名士。
D、 沈琼枝:反抗宋为富的婚姻“诈骗”行为,机智逃婚;出逃后,靠手艺与才艺自养。她是一个自尊自爱。具有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侠女”形象。
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古典小说。小说人物纷杂,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一个个短篇的连环, 组成一幅宏大的人物群像。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B、 《儒林外史》中三名真儒贤士是杜少卿、王德和王仁。
C、 《儒林外史》中的“二严”指的是严贡生和严监生,两人是亲兄弟。
D、 《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时知县听了翟买办回复王冕因病拒绝来赴约的说辞之后,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活动:知县心里想道:“……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想到:“……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知县三次心理活动的真正意图是为利、为权、为名,这段自然真实的心理描写逼真地刻画了一个灵魂深处被权势、名利所腐蚀的虚伪官吏形象。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所叙故事、人物假托为明代成化、万历时期,实则反映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
B、 《儒林外史》中的汤知县为求升官,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
C、 《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中,季苇萧找到了萧金铉,和他一起刻书。
D、 “原本赤贫之士,在南京来做了六七年的博士,每年积几两银子,只挣了三十担米的一块田。”这是虞博士的自述。
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吴敬梓,它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B、 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 整本书开首以王充“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D、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很有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综合表达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甲)

家中贫寒,无法供其上学,于是他就跟随客人到省城卖柴,减轻家中负担,哪知折了本,只得流落他乡。

在遇到马二先生时他说:“……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回到家的他,每天都亲自照看父亲。匡老爹身体很不好,不能下床出恭,有一次想方便,可是匡超人不想让父亲难受,就让父亲把腿搭在自己的肩上,能舒服地出恭。白天,他要杀猪卖肉磨豆腐,赚钱养家;晚上,他还要在父亲身边读书,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睡去他才会休息。房屋着火了,急忙背着父亲逃了出来,而他的哥哥却害怕得不知去了哪里。

(乙)

一天夜间,他在父亲跟前念书,知县得知有如此孝顺之人,便告知其应试童生,必提点。果然匡超人考取了乐清县第一名入泮,联科及第。

进城拜谢知县,并认知县为老师,可当提到说学里老爷传他去见,还要行进见之礼时,他说:“我只认得我的老师,他这教官,我去见他做甚么?有什么进见之礼?”可当听到县里老爷坏了时,他哪里又记得“师生”情谊,哪里想着去帮助县令洗刷冤屈,只顾着寻找自己的退路,不要与之有什么瓜葛牵连到自身。为了逃避可能存在的与知县的连带责任,来到杭州的匡超人变得令人发指。先是遇到景兰江等假名士,一起约诗做文章,为的也是一时名气罢了。当看到支剑峰被抓时,他一样为了不被连累,和景兰江两人往小巷溜了。后来跟着潘三做坏事,帮着写抢人的婚书稿,当别人考试的替身。

再有他娶妻生子,却又遇知县冤屈洗净,约其进京。为了名利,弃妻上京,考取功名利禄。将妻子送回老家。就在他到京师考取教习时,有位大人问他可曾娶婚,哪知匡超人说“还不曾”,于是停妻再娶谏公夫妇的外甥女。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