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3-28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A、 m/s
B、 kg
C、 g/cm3
D、 kg/m3
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B、 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C、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D、 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瓶盖上刻有纹线
B、 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
C、 轴承中装有滚珠
D、 守门员戴上防滑手套
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cm/s
B、 普通居民家里卧室门高度大约是4m
C、 一名普通成年男性受到的重力大约是70N
D、 一个鸡蛋打碎后均匀涂抹在0.5m2的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Pa
图中的物理现象,不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 甲图中,水翼船行驶时,水下的水翼使船身露出水面
B、 乙图中,孔明灯升上了天空
C、 丙图中,“香蕉球”的运动轨迹是弧线
D、 丁图中,针筒里吹出的高速气流可以把瓶子里的水“吸”上来并喷出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们给门窗安装上玻璃,是因为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 种草种树是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
关于密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B、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密度大的物体质量大
D、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也大
下列物理知识都与西藏有关,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西藏地区的大气压值小于1.01×105Pa
B、 用塑料密封包装的小食品从北京拿到西藏会塑料包装会变的鼓一些
C、 从沿海到西藏地区,大气压强会越来越大,游客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D、 将两个合在一起的铜半球内部都抽成近似真空状态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同样的装置,在西藏地区做实验要比在沿海地区更容易拉开
F1和F2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若其中F1=6N,方向是水平向右,且这两个力的合力为16N。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10N,且方向水平向右
B、 一定是22N,且方向水平向左
C、 可能是10N,且方向水平向左
D、 可能是22N,且方向水平向左

双选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会越小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声音的响度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