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小学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2-30
期末考试
选择题。(共10分)
读拼音,写词语。(每空0.5分,共8分)
按要求写句子。(6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共5分)
语言实践。(5分)
阅读理解。(26分)
 

有冰川“擦痕”的人

①“我没什么好怕的,如果死,我想死在冰川上。”这句话出自新中国第一代杰出地质地貌学家崔之久之口。与冰川相伴大半生的他,耄耋之年最想念的还是那片洁白无瑕的冰川。

②崔之久希望自己能和冰川有个正式的告别,它应该发生在贡嘎山海拔3600米的一座纪念墓碑处。被纪念的人是1957年攀登贡嘎山时的4位牺牲者——丁行友、师秀、国德存、彭仲穆。

③1957年初夏,崔之久参加了全国总工会组织的贡嘎山登山队。当时,崔之久还是北京大学地理系的研究生,他的任务是对贡嘎山的冰川进行地貌考察。在此之前,他进行的是黄河地貌研究,冰川是他从未涉足的领域。临行前,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打电话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谈话,告诉他“冰川是大自然的温度计”,他才知道冰川研究的意义。

④有“蜀山之王”之称的贡嘎山是一 座极危险的雪峰,攀登难度甚至远高于攀登珠穆朗玛峰。贡嘎山虽然海拔不高,但是以峰顶为中心,半径10公里之内的山体高差达到4000米,这是十分罕见的起伏。横断山区的110条冰川汇聚在这里,平静的冰雪之下,隐藏着断裂、缝隙和雪崩等隐患,但初尝高海拔登山的队员们对此甚是懵懂。

⑤雪崩、暴风雪、裂缝、滑坠、迷路、冻伤、雪盲、高山病....登山队接连遭受打击和不幸,17名登山队员中有4位队友相继牺牲。死里逃生的崔之久选择继续前行。他边登山边进行地貌考察,并于次年在《地理学报》发表论文《贡嘎山现代水川的初步观察》。这篇论文成为我国第一篇研究现代冰川的专题论文,并在之后成为《地理学报》杂志创刊以来被参考、引用最多的文章之一,而且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副标题——“纪念为征服贡嘎山而英勇牺牲的战友”。

⑥从贡嘎山回来后,崔之久将研究方向由黄河转向冰川,开启了和冰川“纠缠不断”的研究生涯。

⑦两年后,崔之久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攀登慕仕塔格峰的队伍。在攀登过程中,为了照相和做笔记,他需要不时把手套脱下来。严寒麻痹了他的神经,那时他的手已经没有知觉,加上雪盲症导致他看不见东西,他还以为自己戴着手套。等回到北京,他才发现右手手指已经全部坏死,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人生的重大悲剧,但是崔之久淡然接受。

⑧冰川在岩石上移动时,会因为底部携带的石块和岩石摩擦,给岩石留下大片钉子开关的痕迹。即使百万年后冰川消融不见,通过辨认这些冰)川擦痕,也可以推断出冰川曾经带来重大影响。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和冰川交错而过之后,留下的痕迹一生难以消除。

⑨在登山科考的岁月里,崔之久经历了12 个人的牺牲。为了真正纪念他们,崔之久付出了一辈子的时间。“我脑子里忘不了这些人, 我觉得要是我换了研究方向就对不起他们。

因为他们都是为登雪山而牺牲的,我就是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就是要替他们干,就是要为他们好好活下去。”崔之久随国家登山队攀登我国西部众多高山,对冰川冰缘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做了大量科考工作,并应邀出国考察包括加拿大极地区、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和南美安第斯山区等地的冰川冰缘地貌,撰写并发表了200多篇科学论文和多部专著。

研究冰川的人,往往对冰川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崔之久一步一步走向山峰攀登,他脚下踩着如刀刃般的山岭,那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冰川侵蚀山体形成的刃脊。冰川刻画了山岳的形状,也塑造了他的人生。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5年第5版有删改)

按要求写作文(4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