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2-25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仑”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见潘光旦《说伦字》,《社会研究》第十九期)。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否则为什么这类记载,《包公案》、《施公案》等等能成了传统的最销书呢?

我在上一次杂话中已说明了礼治秩序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节选自《乡土中国·无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发报员刘菊花

骆驼

说实话,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刘菊花会来找我。

就在去年,秋天吧。天空像书上说的那样万里无云。其实,也不知道是多少里无云,因为我的心情好,感觉万里都不够。

刘菊花面带微笑,无数苍老的痕迹,布满了那张当年青春荡漾的脸,那笑容里甚至还看出了几丝祈求。不敢想象,当年在小镇红极一时的刘菊花,在多年以后,会以如此模样,出现在我的面前。

当时,市里正举办一届技能大赛,范围广泛。我在负责这次大赛的具体事务。刘菊花来找我,是想参加这届比赛。至今也不知道,刘菊花是如何打听到我的。她甚至还托我的那位在县城某局当副局长的同学给我说情。

我对刘菊花说,只要有技能,谁都可以参加啊。

刘菊花说,我这个技能,你是知道的,十几年前,不必说;现在,不知道还算不算?

我当然知道。

刘菊花一说,我真的犯难了。我不敢贸然回答她。我告诉她,我请示了相关领导后,再给她答复,但请她一定放心,我会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刘菊花满怀希望的离开了。

我怎么也难以将刚才这个刘菊花,与当年那位刘菊花联系起来。

我需要啰嗦几句。刘菊花当年是云盘梁所在的那个小镇邮电所的发报员,她收发电报的技术,在全县范围,无人可比。发报间那满壁奖状、锦旗,足以说明一切。“长得像画报上的人儿样”,这是小镇人对她的评价。

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刘菊花已经在邮电所发报很多年了。我们常常偷偷地在她所在的发报间的窗下,偷听她发报。她把“1”不读成一,要读成“幺”;“7”不读成七,要读成“拐”;“0”不读成零,要读成“洞”……

当她读出这些令我们无比兴奋的读法和音调时,我们便一遍又一遍的跟着她极小声地念,然后便捂着嘴,窃窃地笑。她的嗓音惊人地动听,我们认为,远比广播里县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的声音动人。我们常常听着听着就忘记了回家,直到她下班出来,对我们一声吼,我们才鸟兽般散去,意犹未尽。

而今,我在给朋友报手机号码的时候,都难以改变对那几个敏感数字的读法。

我将刘菊花准备参赛的事情汇报后,领导也十分为难。领导说,电报退出我们这个通讯舞台好多年了,新的一代人,谁知道什么叫电报啊?这次,连打算盘都不在此列,电报,就更不能算了。

我不知如何答复刘菊花,我的眼前,老是闪现出她当年的摸样,老是闪现出她前几天报名参赛时那双期盼的眼睛。

我把情况告诉了我的那位副局长同学。同学在电话里,半天没有做声。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我讲述了刘菊花的一些情况。

电报业务退出通讯舞台后,刘菊花便被调到另外一个小镇任报务员,每天面对一大堆报刊信件,刘菊花很快就觉得索然无味。她常常在下班之后,一个人戴上耳机,很认真地演练收报或发报,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小镇邮电所的领导怕这样长期下去会出事,便向县局领导做了汇报。领导们商议后,将她调回县城,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退下来的刘菊花,表现日渐怪异,常常独自静坐,对着领导特批给自己留作纪念的那些发报工具发呆。她时常自言自语的背诵电报内容,说出来的,全是数字,没有几个人能够听懂。他甚至将报纸上或者书上的文章,翻译成电报,一个人默默的背诵,默默地收发。她常常对人说,她这样一手好技能,就这样废了,她不甘心!大家都认为,刘菊花算是被她的特长毁了。

同学告诉我,这次一定要想法救救她,让她展示一下技能,说不定可以改变她的病态。

我再次向领导提出这事,结果可想而知。

我在焦虑不安中度过一段时日。

某天,在与市电视台的一位当编导的朋友喝酒聊天时,我茅塞顿开。我当即与他商定,让刘菊花参加他主导的“梨州奇人”的节目。

没想到,刘菊花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表现得那么出人意料。我的那位编导朋友说,这是他编导生涯十几年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奇人。刘菊花天生就是个搞表演的料子,可惜发现得太迟了!她的镇定自若,简直是与生俱来!我要对她进行包装!让她快速红起来!我的那位编导朋友慷慨激昂地对我说。

果然就红了。

刘菊花的节目在市台播出后,反响强烈。人们对刘菊花对数字的超强记忆能力,极为佩服。刘菊花很快就成了名人。

后来,在我的那位编导朋友的努力下,刘菊花又多次参加了省、市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刘菊花在电视里,表现依然那么镇定自若:她转过身去,短暂地看一下背后那满版的数字,然后,面对观众,一字不差地背出。在聚光灯下,在阵阵掌声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刘菊花,坐在小镇那个简陋的发报间里,美丽动人的样子。

美中不足的是,无论编导们怎么引导,刘菊花始终改不了那唯一的缺点,她始终把“1”读成“幺”,把“7”念成“拐”……      

(载《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19期“经典新读”栏目)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祖宗闵,与唐重同守永兴,金人陷城,迎敌死之。父亲震,金人来攻,亦死于难。存中少机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骑射。

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存中与张俊、田师中从信德府守臣梁扬祖以万兵入援,后隶张俊部曲。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召见,赐袍带。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存中夜衔枚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诸将夜见存中曰:“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存中曰:“杀降卒吾不忍。”诸将转告俊,竟夜坑之。乘胜追至九江,成遂遁去。绍兴二年春,进神武中军统制。俊奏留存中军中,上曰:“宿卫乏帅,朕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不许,遣中使宣押,乃视事

隆兴二年,金人再入关,议割蜀之和尚原以畀之。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臣若不言,非特负陛下,亦有愧于璘。近者,王师尽锐而后得,愿毋弃。”乾道元年班师,加昭庆军节度使,复奉祠。时兴屯田, 存中献私田在楚州者三万九千亩。二年,卒,年六十五。以太师致仕, 追封和王,谥武恭。高宗追念旧臣,为之出涕,赠钱十万。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孝宗以为旧臣,尤礼遇之,常呼郡王而不名。

(选自《宋史·第13册卷367》有删改)

语言文字运用(19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