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库

安徽省芜湖无为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日期: 2025-04-2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B、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C、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铷的元素符号是Rb
B、 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
C、 铷原子的中子数为37
D、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过滤
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
B、 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低姿势逃离
李兰娟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分类上看:达芦那韦属于氧化物
B、 从质量上看:达芦那韦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1
C、 从微观上看:达芦那韦由74个原子构成
D、 从宏观上看: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D、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B、 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C、 反应每消耗28克甲,可生成44克丙
D、 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密闭容器中只有甲、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丙质量随甲、乙、丁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a=8
C、 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
D、 当甲为5g时,容器中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2:1
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 实验时先挤压软塑料滴管,再点燃酒精灯
D、 热浓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流程题

综合题

计算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