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备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文化文学常识

日期: 2025-04-03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重视祭祀,在祭祀时常常用宰杀牲畜的办法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在祭祀时,猪和羊各一头称作“少牢”,猪、羊和牛各一头称作“太牢”。
B、 “敲扑”为古代刑具,用来惩罚犯人,“敲”为长木杖,“扑”为短木杖。也可以指敲打鞭笞。
C、 苏武牧羊中提到持节牧羊,古代的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D、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青子衿”中,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短歌行》中指代有学识的人。
B、 “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年号纪年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干支纪年法。
C、 “善才”是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D、 “七月既望”中的“望”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姚鼐 , 字姬传,因书斋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B、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
C、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代表作有散文《沉沦》《故都的秋》,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 茹志娟,当代著名女作家。擅长写抒情心理小说,战争题材,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厚谊。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B、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C、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D、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指东西向的路。阡,指南北向的路。
B、 “羽扇纶巾”,这是武将的装束,形容周瑜有武将风度。
C、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指黑色单衣。
D、 “烽火扬州路”中“路”为宋元时的行政区域,表示行政区域的还有“道”“郡”等。
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D、 《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女神》中富有时代性的一首新诗,诗人采用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想象奇特,情感激越,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C、 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又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所以在通讯写作时,作者往往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D、 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殇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按内容可以划分为风、雅、颂三类,其名篇《静女》就选自“小雅”。
B、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C、 词又称长短句,是两宋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整体可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D、 《登高》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下列有关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为“六义”。
B、 杨万里,南宋文学家。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备,但尤精七古七绝,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篇风格独特的近体诗,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 《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和惨栗”中“孟冬”指冬季的第三个月。
B、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各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
C、 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者血统关系的人。
D、 “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的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B、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祝福》选自《呐喊》。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属于手法的是赋、比、兴,属于内容的是“风”“雅”“颂”,《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D、 《礼记》相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又名《小戴礼记》。《礼记》是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D、 《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传”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 词兴于隋唐,盛于宋,是一种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歌形式,以长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D、 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等。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名况,春秋时期思想家,时人尊称其为荀卿。
B、 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 “六书”除指经书外,也指儒家所说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术。
D、 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艺”指“风”“ 雅”“ 颂”“赋”“比”“兴”。
B、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最长的叙事诗。
C、 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乐府双璧”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两部作品。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
B、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C、 老子之后,道家代表人物又有庄子等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又有孟子、荀子等人。
D、 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两者都强调了那种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的“爱”。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B、 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东朝西,最卑的是坐南朝北。
C、 古代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拜礼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揖礼则以拱手示意为主。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示敬意。
D、 古代官职的升迁中,“举”是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除”,授予官职;“察”,考察和推举;“擢”,在原官基础上的提拔。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说明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荀子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 《劝学》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①七夕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中秋
B、 ①七夕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中秋
C、 ①中秋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七夕
D、 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七夕
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其中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古体诗,杜甫的《登高》则属于近体诗。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浪漫主义传统。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
D、 北宋文学家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左传》、《史记》和《资治通鉴》在写法、编排上都采用了相同的体例。
B、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以李白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继承了《诗经》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而以杜甫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C、 唐初“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诗歌的代表作。
D、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春秋战国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C、 子、夫子,古时均是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称呼,如孔子、孔夫子,后来成为人们对教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下列相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时期五百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0篇,也称“诗三百”。
C、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D、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高》。
下列各项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
B、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
C、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 “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壬戌”“丁未”“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六十组,古代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
B、 “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论语》六种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C、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起的,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成年举行冠礼时取字。
D、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题目,揭示了诗歌的内容。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B、 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对应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C、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D、 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下列对文学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相传由老子撰写。
B、 “大学”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出自《礼记》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庄子》被公认为儒学经典,合称“四书”。
C、 夏衍,剧作家。他创作的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他创作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报告文学之一。
D、 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复活》,广泛深入地再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双双实现精神和道德的“复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求。
某校为弘扬儒家、道家思想,特将两栋楼命名为“崇德”、“循道”。若欲彰显命名宗旨,则适用于悬挂在两栋楼墙面上的字幅依序是(       )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B、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D、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官员常用的仪仗还有对锣、对牌等。
B、 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期服”。
C、 春秋,有如下几个含义:一年,四季;年龄;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本之《春秋》。“蟪蛄不知春秋”中“春秋”的意思是代指年龄。
D、 “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惠:梁惠王死后的谥号。谥号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后人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B、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荀子》是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 六艺经传是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乐》已失传。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 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永和”是东晋穆帝年号,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等十二个字)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B、 服阕,古代守丧期穿上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 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 连衡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 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D、 举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为孝廉。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下列作者与诗词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李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 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 “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 “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