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7-01
期末考试
基础知识部分(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屠岸先生访谈录

斯日(文中简称“斯”)屠岸(文中简称“屠”)

( 一 )

斯:屠岸先生您好!您的自传《生正逢时》,从标题看包含了时代的意义,您能谈谈国家和时代对您一生的影响吗?

屠:这个书名是从吴祖光那里来的。他50年代被打成“右派”,有人对他说“生不逢时”。他拿起笔来写了“生正逢时”,表示抗议。我借用这句话,但跟他的还不一样。

斯:您正好相反,无论时代如何,个人还是接受这个时代,一生跟着时代的步伐的。

屠:对。我生下来,正是国内军阀混战,中学以后,就逢抗日战争,全民抵抗日本侵略。抗战胜利后,又逢国共内战。为了解共产党,我专门去苏北解放区,我会写歌词,愿意参加文工团。但是当时的领导建议我到国统区工作,于是我回到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我们搞了一个刊物叫《时代学生》,公开发行,是共产党领导的,我也写稿。

斯:用手中的笔投入到国家与时代的命运中,正是您这本自传突出的特色。

屠:对,《生正逢时》讲述的是我生下来所逢的各种历史事件,记录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

斯:在自传中您回忆了很多朋友和熟悉的文人,出版后有没有人向您提出过什么意见?

屠:没有。我也没有预先去征求他们的意见,说我这样写对不对,我是根据我的感觉、我所经历的跟他们的交往,然后以客观的笔调来写。事前没有给他们看,事后他们也没有提出意见。

( 二 )

斯:作为诗人,您对诗的自传特征怎么看?

屠:诗歌有两种,一种叫抒情诗,一种叫叙事诗。抒情诗都带有自传的性质。最典型的是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屈原从自叙身世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抒发了自己的美政理想以及爱国热情。后来,中国历代的一些著名诗人,比如陶渊明,他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写他自己的感情,带有自传性质。杜甫的诗《月夜》有很明显的自传性质,因为那个时候他被困在长安,他的妻儿在鄜州。国外诗歌也是这样的。华兹华斯的《露西抒情诗》,写的就是他初恋的少女露西,露西早夭,整个五首诗都写对露西的怀念之情。

斯:您自己的诗歌也有自传的特色吗?

屠:我的诗也都是写自己的感情。我有一首叙事诗《荏苒姑娘》,荏苒是一个有病的女孩子,她翻译了英国19世纪诗人斯蒂文森的诗歌《一个孩子的诗园》。这个诗我早就翻译过。她来信征求我的意见,我送了她一本我的诗集,让她参考。后来这个女孩子去世了。

斯:您这首诗讲述的是这个姑娘的事情,也是一个传记的形式,属于他传了。

屠:有点像。诗言志,诗缘情,表达的都是自我的感情。

( 三 )

斯:您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中国第一个全译本。您翻译诗歌有什么原则?

屠:有一个名词叫作“客体感受力”,这是济慈的美学概念。他认为在诗歌创作中应该放弃自我的定式思维,将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对象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够写出好诗来。我觉得在翻译方面也一样适用。

斯:没有主体了,不同翻译者的不同风格将怎么体现呢?

屠:翻译作品首先是作者的风格,同时必然带有译者的风格,同一首诗,不同的译者翻译出来是不一样的。比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殷夫翻译的,很经典。

斯:近年来,翻译界出现一种声音,说经典需要新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屠:经典重译是对的。并不是每一次重译都超过前译,但是总体来讲应该是进步的。鲁迅有一篇文章叫《非有复译不可》,就是提倡重译。

斯:您1936年创作第一首诗,至今仍然笔耕不辍,这在当代中国诗人中为数不多。您如何看待诗歌的创新问题?

屠: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诗歌都要面临创新的问题。《离骚》当然好,是经典之作,但是中国只有一个屈原不行,还得有其他的诗人。有时创新在水平上不一定超过前面,但是毕竟跟前面的不一样了;时代在前进,新的诗歌也随之产生。不过也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有人认为只要是创新的就是好的,就提出颠覆英雄、颠覆崇高甚至颠覆语言的歪主意来。

(节选自《传记文学》2018年第2期)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月下美人泪

肖建国

惠州城有两大养花高手,一个叫黄金,一个叫季献民。

称得上高手的,总得有点绝活。

先说黄金。

从黄金记事起,他家就是花匠。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他家以种花卖花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靠花。所以黄金从小就跟着家人干养花的活。八岁,黄金去上小学。刚好学校的校园在翻整,墙角要种一排花。有员工过来问,种什么花?校长沉吟一会说,种白鹤仙吧,陆游不是说过“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吗?

校长对古诗词有研究,这玉簪就是白鹤仙。

黄金一听,就说不行不行。这玉簪不能种墙根,炕都会炕死。少儿雌黄,校长哪放在心上。果然种上不多久,这玉簪全都晒死了。

校长对黄金刮目相看。黄金读到初二,辍学了。他成绩不好,整天就想着如何侍弄花草。校长说,你回去也好,花草有本心,说不定能让你黄金万两。

校长也真说对了。十多年后,黄金成了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比如兰花走俏时,惠州城里的花匠都去养。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京门的王胡子竟养出了猴脸小龙兰。一茎一花一雷公,粉面蒜鼻红头发。嘿,奇了。轮到黄金出手,养的是蝴蝶兰。品种虽一般,可花蕊里包含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栩栩如生,绝了。

再比如,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

黄金能让昙花在白天开放。这个,稍有养花经验的人都会。将昙花用黑布蒙起来,不让其见光。到了晚上,则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一个星期后,昙花彻底蒙了,不得不顺从人意,在白天开放。

虽然都会,然而都没黄金的昙花开得艳,开得大,开得多。黄金的诀窍在哪里?据王胡子说,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

黄金的昙花供不应求。为防假冒,他在每盆花上都系个标牌:黄金之花。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黄金心里咯噔一声。

季献民是教书匠,退休后回到家里,开始养花。他只养四种花,梅花、兰花、昙花、菊花。可能因为竹子不方便“院养”,就换成了昙花。他养的花不卖,只送人。

送人也看对象。王胡子同季献民认识多年,也只得到过一盆。

季献民养花好在哪里呢?黄金想去看看。

季献民家住在东江边,门前有棵木棉树,老干横枝,雄姿英发。据说每到春天,木棉花开,这树冠就成了燃烧的火焰山。

有同行来访,季献民忙迎出屋外。黄金开口便说,听说你的花种得很好,特来向你请教。按照黄金的想法,若季献民不愿意,稍稍皱下眉头,他寒暄两句便走。毕竟有技艺的都怕外露。

没想到季献民非常高兴,连说岂敢岂敢,今日你来得正好,晚上我有昙花盛开,正好一起品赏。

季献民的花种在后院,有三四个屋地大小,木架上按品种分类,养的全是花。有幼苗,有成品,有的正热热烈烈地开放。花香扑鼻。

黄金仔细嗅了嗅,这花香与他那里香得不一样。香得纯粹,甘甜。真是奇怪了。

再看昙花,黄金更为惊讶。有很多盆都是他家的,“黄金之花”标牌还在呢。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昙花期短,可它命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

这高论,黄金第一次听说。晚上,季献民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才进入后院。后院里没有灯,星月辉映,影影绰绰。黄金莫明地感到一阵心虚。

就这样赏花?

对。不过,你坐着,我还要做点事,来,看着这盆昙花,今晚她将为我们绽放。季献民边说边拿出一管笛子来。黄金发现今晚要观赏的,正是从前他的昙花。

笛声响起,婉转悠扬,伴随习习凉风,如清水般掠过黄金心田。黄金不懂旋律,更不懂诗文,但此刻,这如怨如慕的笛声让他觉得心变空,身体在变轻盈,有一种想飘起来的感觉。

醉了,还是晕了?黄金想不明白。他只想随着这笛声向上走,向上飘,最好能飘到云端去,再也不回来。然而,笛声戛然而止。

昙花开了。

在月光的映照下,悄悄然,昙花的花蕾慢慢翘起。随着笛声的缠绵,昙花如同少女一般,很害羞地将淡紫色的外色慢慢打开。一层层,一片片,有序地展现洁白芬芳的玉体。当花心褪到最后一层时,忽地,满院飘香,如雪般的大花朵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绽放了。最让人惊奇的是,每朵花片上都凝聚一滴晶莹的泪,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并当着黄金的面滴落而下。有的落到了黄金的膝盖上,沁人心脾的凉!

黄金彻底呆了。好久,他才醒悟过来。

月偏西,黄金告辞季献民回家。转身,他发现季献民家门口贴了副很显眼的对联:

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

这联,进去时怎么没看到呢?黄金自言自语。

(节选自《百花园》2018年第5期)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 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论曰: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①周怀政 (?—1020)北宋宦官。真宗病重,他密召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等,策划谋杀丁谓拥立仁宗,奉真宗为太上皇。因二杨告发,被杀。

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课内知识部分(本题共3小题,12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