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议论文阅读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3
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阅读《谈耐心》,完成各题。

谈耐心

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潜龙勿用。”其引申的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其实,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

②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年携灭楚霸王项羽的余威去攻击匈奴,认为这样可以一劳

永逸解决边患。孰料,此时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却急于挑战强敌,没有耐心等待良机,最终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险些成为阶下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翟志刚,曾先后落选“神五”和“神六”的载人发射,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然而他却毫不气馁,拿出了更加刻苦的劲头训练,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42岁那年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可见,是否有耐心,对事件的成败至关重要。

③拥有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甲】有一些年轻人,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也不缺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抱负,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就会失去耐心,变得不冷静。不冷静就会冲动,冲动之后难免会犯错误,使实现雄心的道路变得艰难。再比如,有的“新官”上任伊始,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孰料,情况不明,仓促出手就会漏洞百出,给以后的工作造成被动……以上种种,都应了一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④因此,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冷静的心态能让你对事物有最理性的认识,它能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里作出正确的决定:弱小时韬光养晦,强大时乘胜追击。【乙】而坚定的信念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能让你目标恒定,步伐坚定,不到最后,决不言败。【丙】

⑤耐心,是一种坚韧,一种积累,更是一种信心和勇气。只要我们能对工作投以热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抱以耐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过有理想的生活

①如果不能过一种理想的生活,那就一定要过一种有理想的生活.

②很难描述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物质和精神要达到怎样的精彩和极致才算是理想。如果真的达到了那种状态,是不是就失去了理想的色彩、“理想只有 在不可企及时才可以理想的本质存在着”,不可企及,是理想最具魅力、最诱惑人的地方。

③A有理想不是以理想的对象来否定现实的自己:B有理想也不是高挂起一个愿望、对它冷若霜冰。

④有理想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应该怎样寻找更高的成就感和真切的幸福感。有理想就是日日更新着自我,又时时否定着自我。有理想就是不耽于现实,不溺于幻想、敢破旧,敢,立新。

⑤有理想不是追求什么职业,而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⑥有理想的人不奢侈,不自私、做善事,有自我。自爱爱人,自信信人。不妄自菲薄,亦趾高气扬。有雅趣而不浮于情调,有俗务而能轻松身心。能放松自己在原则底线之上,要提升境界达毕生追求之巅。

⑦有理想的人眼神明亮坚定,眼光高远清幽。他心胸开阔,处事从容:生活简单,情感单纯:他要把一部分爱和力量献给自己的理想。

⑧有理想的生活使你每天充实自信,精神愉悦。有所追求,敌不会懈怠:有所期望,故不会苟且。有理想的生活,在感觉最寒冷迷茫的时候,你可以向心中的理想借来火,温暖你的心,借来光,照亮你的路。C

⑨有理想就有了信仰,平凡的工作,世俗的生活,却保有一颗超凡脱俗、不染尘的心灵。于是,你的言谈举止在寻常之中就有了一层源于内心的光辉。

⑩平淡的生活里有了理想,灵魂就有所归依,心灵就有所扶持,人生,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⑪有过理想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未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人也是路“走”出来的

何冠军

①我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其实,换个视角思考,走路者和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②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人们每天所走过的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视野范围、认知角度、思考方式。可以说,道路如同“压模的般,于无声中在个人身上留下印记,并塑造着我们的处事态度、行为习惯。这种潜移跃化的影响,虽不易察觉却客观存在。

③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也体现为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可以说,在选择道路的同时,个体也将自身融入环境;就能成为道路风景的一部分。

④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但往往只能“取一瓢饮”。走好人生之路,也必须自觉抵抗歧路的诱惑,专注走好内心认定的那条道。据说有人曾问米开朗琪罗创作经典雕像《大卫》的秘诀,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很简单,把所有不是大卫的大理石都去除,大卫就诞生了。”看清自己“想要的那块石头”,扭住目标,踏实笃行,我们才不会在前行的道路上迷茫焦虑、逡巡不前。

⑤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有时候,即便选准了前进的道路,处身于同样的环境,但不同的人也会葆有相异的心态。譬如,有的人一开始激情充沛,可一旦遇到麻烦、挫折,”就开始变得萎靡、消沉。他们被问题难住、被困难吓倒,甚至认为奋斗无用,索性选择后退或绕路。其实,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力量。回望过去,谷文昌以人生一粒种,换来“漫山木麻黄”;杨善洲退休又钻山沟沟,20余年绿荒山。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事实证明,那些坚持朝着理想与目标积极进取、久久为功者,终能实现人生价值。

⑥相对来说,平坦、起伏较小的道路,的确比较好走。但正是这样的路,反而容易让人对潜存的风险放松警惕。正如古人所说,“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活、事业是否一帆风顺,都有必要提醒自己,多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培养打逆风球、啃硬骨头的能力。当心智足够成熟、能力足够强大,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生活过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⑦一位作家曾写道:“老马识途,仅是一方面:‘途’'也在塑造途中的老马,从姿态到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其实也是路“走”出来的。“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我们也能保持坚定、执着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阅读《激扬我们的雄心壮志》,完成各题。

①“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亿万人民激扬豪情壮志,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有志者事竟成,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要激扬雄心壮志。

②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勇于“归零翻篇”。“95后”棋手柯洁,多次在世界围棋大赛中夺冠,“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80多岁的袁隆平,依旧热爱挑战自我,一再刷新超级杂交稻亩产纪录。敢于“归零翻篇”,以既有高度为新起点,才能在更高定位实现突破。一次超越就是一次新生,一次超越就是一次创造,社会正是在个体的自我超越中不断前行。

③激扬雄心壮志,就要追求“头部效应”。一项基于500万次点击日志数据的分析显示,90%的点击集中在搜索引擎前10名,其中前3名又占了62.5%的点击量。“头部”,意味着高价值、有优势。钱学森常说,科技竞争“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正是在提示人们向价值创造链“头部”要竞争力。现实中,越是积蓄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越能专注于成就“头部效应”。

④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守之以谦,行之以实”。齐白石晚年感慨,声望高了,自己也被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88岁高龄的他依旧每天认真研习画作。“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守谦,就会少些飘飘然,避免“胜利时犯骄傲的错误”;就会在顺境中看到不足,永不停滞、永不懈怠。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我们更须守谦行实。

⑤未来必然是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但路就在脚下,美好的图景属于追梦人。满怀雄心壮志,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我们就能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现代文阅读

苏轼的超然;被贬黄州仍能写出千古名作

周游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苏轼将城西北角一废旧之台修葺一新,政事之余,邀请同僚登台远眺,谈诗论文,抒发胸臆。其弟苏辙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为此台命名“超然”,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引发苏轼《超然台记》横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

    中国历史与北宋现实的交接点,恰巧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灵感的触发点。与其说《超然台记》是一篇建筑物的题记散文,还不如说是一篇人生哲学论文,一首从人生忧患中解脱出来的哲理诗。对读者来说,倘若在烦恼时沉吟此文,在痛苦中咀嚼其味,或许能获得“超然”的效果。人在社会上生活,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失意,这时常常会想到遁世。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和人的社会属性的限制,隐逸山林,不食人间烟火,又是不现实的。从人生态度来说,隐逸遁世也是消极的、不可取的。苏轼的《超然台记》所开的人生解脱处方,就不主张隐逸遁世。他认为,只要善于观物,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其“可观”、“可乐”处,发现诗意,发现美感,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心灵的超然自适,变“散文化”的人生为“诗意”的人生。

    苏轼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濡染,对儒、道、释等各家思想兼收并蓄。在他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没有完全皈依哪一家思想,也没有彻底放弃哪一家思想。当然,正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他最先接触的是儒家思想的正规教育,最先选择的也是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仕途。苏轼年仅十岁时学习《范滂传》,便“奋厉有当世志”(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二十一岁应科举试,曾向朝廷呈上五十六篇策论;二十二岁中进士进入仕途后,更是满怀“致君尧舜”的政治信念。但苏轼耿介正直的性格、敢于坚持自己主见的做法,使他的仕途充满了坎坷。屡遭贬谪之后,苏轼积极入世的热情不能不大大降温。他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寥寥数语,几十年的宦海浮沉,多少次的被贬外放,无边的苍凉,数不清的磨难,尽在其中。

    屡遭挫折之后,苏轼益发感到壮志难酬。于是老、庄思想便乘虚而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与苏轼固有的儒家人生哲学一起,构成了一种充满矛盾的人生哲学:入世与出世、有为与无为、投身社会和回归自然。苏轼是痛苦的,也是困惑的。随着痛苦与困惑的加剧,儒家思想日衰,道家思想渐增。他的退隐心结,已发展到对社会的退避,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怀疑。这种人生无法预料、不可把握的意识,随着遭受挫折的增加而越来越强,使苏轼常常发出“万事到头都是梦”,“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的喟叹……

    “人间何者非梦幻”,这种人生如梦的困惑终于把苏轼逼上了寻求解脱的道路。应该说,对仕进与退隐的困惑、对人生如梦的悲哀,是封建时代的文人普遍的心态,但对困惑与悲哀加以解脱,却并非易事。在这方面,道家文人往往略胜一筹。吸收了道家思想的苏轼,便是如此。信儒却不迂腐,以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来务实;谈禅却不佞佛,以其看破红尘的出世思想来处世;乐道却不厌世,以其乘势归化、返璞任天的避世思想来修炼。三者融为一体,就能不受时空的束缚,可以追求生命的自由。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维护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和克服自己的人生坎坷与磨难之苦的。这就是苏轼的超然生命观,也是他为什么不去投江、没有出家,宁愿忍受苦难、甘当贬官而不忘忠君爱国忧民的根本原因。

    有了“超然”的处世态度,人就变得坦荡而达观了。苏轼漫游赤壁之时,正是他被贬黄州,政治上极度失意之际,可是他却写出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流传千古的超然之作。在《赤壁赋》中,苏轼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他认为,虽然宇宙是无限的,人生是有限的,但二者又是相对的、辩证的。万事万物都有生有灭,人生的意义亦可永存,问题就在于以何种态度处世。“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明确表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然,苏轼是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因此,他有时也会感到难以真正脱俗。难以从物欲中彻底解脱出来。当欲望不能满足时,他也难免会有凡夫俗子一样的牢骚要发泄。但他的“超然”处世态度一旦战胜了物欲的诱惑,心灵马上就会恢复平静而“忘却营营”。他认为,“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格追求和认真的生活态度。

    北宋王朝的险恶仕途,几乎窒息了苏轼的政治热情,想到自己的坎坷人生和仕途,苏轼也禁不住产生凄楚苍凉之感,甚至还有些愤然不平。但继之而来的常常是“超然”的自我安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如此一来,一切都会处之泰然,身居显贵不沾沾自喜,遭受贬谪不忧凄于心,“去无所逐来无怨”了。我们看苏轼虽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自嘲,却在多次被贬中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他几乎是到一地方,爱一地方,不对自己的被贬耿耿于怀。他到杭州就爱杭州,“故乡无此好湖山”;到密州就爱密州,“乐其风俗之淳”;到黄州即爱黄州,“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惠州就爱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海南儋州本是被视为“南荒”的流放之地,但苏轼却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检阅《苏东坡全集》,我发现苏轼任密州太守两年多的时间内写下了二百三十多首(篇)脍炙人口的诗文,其中涉及超然台内容的诗文就达十一篇(首)。苏轼一生代表词作颇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就创作于超然台。诸城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熏陶和影响了一代文豪。正是在这片神秘而丰厚的文化沃土上,苏轼达到了他诗词创作的最高峰,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豪放词风。

    苏轼既善于深入人生,又善于超越人生,在各种生活环境中遍尝了各种人生滋味,但又总能出乎其外,发现其中的“至味”——“可观”处与“可乐”处。他在艰难困苦中,总是设法找到人生的乐趣,他什么饭都能吃,什么房都能住,和什么阶层的人都能相处,什么样的忧愁烦恼都可以解脱,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无往而不乐的超然心境。苏轼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够融合儒、道、释,打通“雅”与“俗”的界限,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人格美内涵,使之变得更为健全和成熟。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俨如一鹤飘然,随遇而安,来去潇洒,出入自由,不为世俗所羁,亦不为虚妄所惑。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深触经典的灵魂

王佳可

①提起经典名著,不少读者会想起《西游记》,这是一部据唐贞观年间言樊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在民间演绎的基础上写成的被视为“古典浪漫主义高峰”的经典小说。然而,这样一部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年来却被不少影视工作者改编成各种哗众取宠、不伦不类的“西游”版本了。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不要因商业限制或迫求票房而胡编乱造。

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类丰饶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的精神历变史。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话说过,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裹挟着人类过往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又照见未来。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例如,我国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名有姓的就有700多人,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这部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的喁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想象力与审美力。

⑤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日十行地浏览一篇篇“10万+”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占了深度阅读的空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自然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如此,对《西游记》中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视而不见,只做神奇光怪的情景改编也就不足为奇。

⑥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圃于此。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也是在当下语境中对经典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的再度认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在书海中深潜,给经典多一些时间,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肌理,读懂人性的丰富,看到世界的广阔,理解历史的深邃,传递文明的火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①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③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一脸得意。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④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⑤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步。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近日,有名女辅警在雨中执勤时,见到过路老人没有雨具遮雨,主动上前把雨衣脱下来让给老人,并细心帮着穿好。别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就是下意识反应,并且相信换做其他人见到老人这种情况,也会和她一样。这一幕被女辅警的同事拍下,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引发了大家的点赞和共鸣,很多人表示非常感动。

②在自己也有需要的时候,先顾着别人,这是一种善良。善良是一种修养,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基础。

③善良是一种传统美德。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王阳明提倡“良知”,都是在劝人向善。在利益面前约束自己,礼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这不是客套,这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基本修养。尚在孩提阶段,中国人就熟知“融四岁,知让梨”的故事,明白“要想好,大让小”的道理;在生活中,处处能看到礼让他人的习俗;舍己为人的人,更是受到众口传颂……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多为群体考虑,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④善良更要经过实践淬炼。有了善的意识、向善之心,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和修养。它可以使善良得到强化,变得自觉。遇到拎着大行李箱的小姑娘,帮着抬一把;见到迷路的老人,帮忙找警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别小瞧一次次身体力行,它可以把善良变成深植潜意识的“条件反射”

⑤善良还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正能量。善良是一根火把点燃另一根火把。善良可以驱赶冷漠,让自己的心情更好,亦传递社会以温暖。“感动中国”人物卢永根院士将毕生积蓄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传递善心,就是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人人拿出一份善心,叠加起来,暖意将形成澎湃的暖流,社会该多美好!

⑥善良犹如种子,请用道德与良知去浇灌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既守护自己,也为别人遮风挡雨。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做一个正直的人

韩青

①阿瑟·戈森说:“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们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平静。”这样的平静,能制动、制乱,有了它,生活和内心就不会脱离正常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直像航线,能给人以方向;正直像灯塔,能给人以光明。

②那么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呢?

③要做正直的人,就要敢于直言。宋仁宗时期的杨士奇就以直言著称。有一次,一个叫弋谦的大理寺少卿,在上书奏事时,言辞激烈,仁宗因此有些生气,想讨好仁宗的大臣们,便趁机指责弋谦“沽名钓誉、有失大体”,并要求仁宗治罪于弋谦。就在这时,杨士奇挺身而出,对仁宗说:“弋谦是应陛下的号召陈言的,如果加罪于他,今后谁还敢说话呢?他的言辞虽然激烈,但并没有触犯什么条例,哪能因此治罪于他呢?”仁宗听他这么一说,顿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改变了对弋谦的态度,并且对他说:“卿素来清直,好好为朕办事,不要有什么疑惧!”并提升弋谦为副都御史,而且,仁宗还下了一道诏书,自责自己的过失。如果不能直言,岂不就成了逢场作戏、见风使舵、拍马溜须、阿谀奉承之人?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小人或伪君子。

④当然,这样的直言,像狂风暴雨,弄不好还会遭遇打击、葬身其中。但是,正直的人,对此没有丝毫担心或畏惧。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直言,像和风细雨,缓缓拂面而来。作为大师级的画家,黄永玉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有些评论家对他的画作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对其画作的寓意进行了高度的阐释,认为他在创作时,心里就有了一个非常高尚的创作动机,认为其画作“诠释了生命的内涵”“传递了不屈的生活意蕴”……曾有记者就此当面向他求证,询问他在创作时是否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而他却说:“我作画就是为了开心过瘾,没有那么多的意义要讲。”这样的直言没有人为的拔高或降低,展现了本我的个性和魅力。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美名——大君子。

⑤要做正直的人,还应该做正直的事。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是个有风骨的文人。当年,孔祥熙的母亲去世,孔派人找到他,请他替其母亲写一篇歌颂功德的墓志铭。他客气地回绝:“老朽已经年迈,久不执笔写文章了,请回复孔部长,恕难从命。”来人怏怏而归。孔祥熙并不死心,再派人向他请求,并许以黄金若干两为酬劳。这次,他听说是金钱交易,顿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冷冷地说:“我虽一介寒儒,但从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请回吧!”来人只得悻悻而返。事实往往是,一个人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那就成了他正直开始沦陷的起点。所以,正直的人,从来就懂得防微杜渐。

⑥如果说正直的言行是枝叶,那么正直的灵魂才是我们的根,没有根,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而一个正直的人,往往都是正道而行,以诚待人,其真诚不会因为你是名人或凡人而产生不同的标准,即使面对那些暂时还处在困境中或尚未出名的人们时,也会一视同仁。当年,作家姜贵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今梼杌传》,但多次被退稿。最后只好自费印刷了一部分,分送给亲朋好友,其中,他也寄了一本给名家胡适,请胡适“指正”。胡适很认真地读完之后,还写了一封信给他,就书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这本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后来该书再版时,胡适的这封信就成了它的代序,此书因此引起台湾各方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不少名家在收到普通作者寄来的请求“指正”的书籍后,往往都是随便翻翻,敷衍了事。胡适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有一个正直的灵魂。

⑦而一个正直的灵魂必须懂得拒绝。泰戈尔说,在鸟的翅膀上系上黄金,它就飞不起来了。一个正直的人更是如此,必须拒绝那些名利、权势、财富等身外之物,而身外之物往往属于欲望的内容,这个内容丰富了,正直的内容自然就匮乏乃至消失殆尽。

⑧“直”字时刻记心间,做人就有了底气和靠山。

(选自“人民论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人有所畏

马 军

某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璋忽然发问:“天下何人最快活?”君臣遂纷纷开动脑筋,或曰金榜题名者,或曰功成名就者,或曰富甲天下者,或曰子孙满堂者,不一而足,却皆未获赞许,唯独大臣万钢说道“畏法度者快活”时,才龙颜大悦,并强调“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妄”,历来为先贤所诫,遑论治国、平天下,亦为修身、齐家之大患。妄念一起,万马脱缰,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诸多不切实际,执迷不悟的妄想;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妄言;毫无根据,轻下结论的妄断;伤天害理,丧心病狂的妄为即会纷至沓来。一个“妄”字,实乃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的罪恶推手,政通人和,长治久安,岂可得也?

而治妄戒妄的灵丹妙药就是有所畏。

元代名臣吕思诚畏书。“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古往今来,先哲们充满智慧和人文情怀的不朽论著,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已经形成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崇尚与敬畏的价值观和道德律,不管多么贫穷困顿,也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险恶,都不敢轻易逾越先哲所划定的红线,孔子将其谓为君子之畏。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李悝畏法。作为魏国大法官的他曾审理一桩凶杀案,最后结案时将杀人凶手按律判处了死刑。不想3年后,此案真正的凶手浮出水面,不仅自己供认不讳,而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显而易见,一个无辜的人被他冤杀了,按照他自己所定的《法经》,这是死罪,毕生崇法畏法的李悝遂以自杀谢罪。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则是畏威。当初,刘璋统治蜀川时,一味实行所谓的仁政,结果却是导致境内法纪废弛,正气不彰。诸葛亮对此反其道而行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百姓对法律的高压线逐渐产生敬畏,蜀国从此走向大治,国力日强,为六出祁山伐魏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有恃无恐者往往无畏。何进自恃位高权重,又贵为国舅,因此谁都不放在眼里,当有人提醒他要警惕炙手可热的十常侍时,他全然不当回事,“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结果不久就被十常侍砍了脑袋。吕布也犯这样的毛病,“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这种天为老大,我就是老二的“浑不怕”,最后都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可悲结局。

无知者更是不知有畏。汉朝时,朝廷派使者来到西南一隅的夜郎,这是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的蕞尔小国。可夜郎国王从未出过国门,井底之蛙的他骄傲地问汉使:“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他的茫然无知和狂妄自大吓了使者一大跳。

本来,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善待它们是我们现代文明人的责任,因为它们和我们人类都在同一条船上。可是一些饕餮之徒,不知它们的厉害,将果子狸、穿山甲甚至蝙蝠等等,都变成了嗜欲者们的盘中餐,导致其自身携带的危险病毒的潘多拉魔盒被一双双无知之手愚蠢地打开,致使恶魔般的疫情肆虐逞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自高自大,满不在乎,看似与无畏相像,其实毫不沾边,甚至是真正的懦夫,在危险面前,草菅人命者有之,逃避责任者有之,丧失人格者有之。真正的无畏是文天祥,是杨继盛,是方志敏,是江竹筠,是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另外,从本质上说他们也不是毫无所畏,只不过畏的是内心深处重于泰山的东西受到损害,所以自己的这个“小我”也就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5月上半月)

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阅读《自信与成功》

自信与成功

①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箕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②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③自信可以让人尽施才华。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

④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自信的人面向对手,狭路相逢勇者胜。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点勇气。

⑤自信可以使人把握人生。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⑥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他会喜欢自己。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细品寂寞

王晓河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耐得”常夯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

④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

⑤二月河有一座右铭:“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有无波无浪的“静静地流淌”,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⑥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天下之事,相反相成,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人之用勇,不可不慎

李方刚

①勇敢,可能是人类在动物兽群野蛮争斗时代就拥有的现象,并作为一种精神基因传承到人类时代。所以,无论在哪一种文化中,勇敢都是让人热血澎湃的人生品质和精神力量。不管是善良之人,还是邪恶小人,都对勇敢和勇敢者尊崇有加。然而,勇敢在所有人群中的普适性,却使这种精神容易走向极端,成为莽撞的代名词。孔子关于勇敢的智慧,其深刻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勇敢是复杂的。

②孔子认为,真正的勇敢是见义而为,而“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非常推崇勇敢的精神品质,他认为“勇者不惧”,乃是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并为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即所谓的仁、智、勇。

③孔子提醒人们的是,“勇”要与“智”相结合,真正的“勇”应该是将“智”融合在内的,可称之“智勇”。在今天的社会,“见义勇为”是值得称道的勇敢之举,但是,如果孔子再世,也不会莽撞地见义勇为,同样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让勇敢和智慧结合起来。孔子的看似不够勇敢的“智勇”,值得现代人借鉴。

④勇需要智的充实。更重要的是,勇敢很容易越界,成为一种邪恶的力量,它必须要有正义、道德的关照和约束。历史上,那些拥有权力的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社会道德和正义观,“勇敢”起来的结果就是造反、割据一方,造成生灵涂炭;而那些勇猛有余的普通人,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勇敢”起来的结果,或许就是走上偷盗、危害社会的道路。

⑤对于今人来说,普通人的勇敢尤其需要“义”的指引,很多年轻人容易受到那种不正义的“勇敢者”的吸引,做出伤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最终导致自己前途尽失。

⑥正是出于“义”的考虑,孔子认为人们在好勇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义”,勇敢才不会误入歧途。“好勇不好学”的弊端是容易捣乱闯祸。真正的勇敢,应该经得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也就是说它是“义勇”;如果经不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勇敢”只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越是“勇敢”,越是招致灾祸和不幸

⑦在孔子看来,智慧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勇敢的力量,而通过“义”的关照和约束,勇敢才能从原始生命冲动的能量,变为一种善的人性力量。

⑧勇敢,不可不慎。

(选自《论勇敢》,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一)

①最近一段时间,《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清平乐》《传闻中的陈芊芊》等几部口碑上佳的电视剧、网络剧闪耀大小屏幕,好不热闹。这几部剧集有一个共同点,即皆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事实上,网络文学已成为近年来影视改编的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而这正得益于网络文学巨大的体量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

②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最新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网民使用率达53.2%,网络文学创作者达1755万,累计作品2442万部。网络文学全新生产机制的出现,让许多人心中埋藏的文学种子得以生根发芽,写作不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梦想,而成为有章可循、每个人都可一试身手的具体实践。这极大地释放了文学生产力。受益于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内容多元化表现显著,已经形成都市、历史、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③尤其是近几年,网络文学整体稳健升级,显示出强韧的内生发展力。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这既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以新的时代生活经验激发类型写作活力,创作出一批现实题材“爆款",使网络文学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不断进化。一批作家在既有类型传统基础上持续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向着精品化方向努力。此外,越来越多90后、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不仅为网络文学新增体育、科幻等题材类型,也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的加入,将不断夯实网络文学创作的“金字塔”塔基,使网络文学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④凭借强大的内容优势和庞大的市场容量,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化产业重要引擎。网络文学与影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衍生品开发等领城广泛联动,形成文化全产业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网络文学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圈粉”无数,中国网文“出海热”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短短几年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方式不断升级,完成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从输出到联动的进化,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推进文明互鉴等方面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⑤当前,网络文学精品率尚低与网络文学巨大阅读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依然突出。总体上看,网络文学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在质量、品位、价值观和导向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平庸之作较多,历史虚无主义、伦理道德、凶杀暴力、过度色情描写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还出现历史观、民族观、边疆观、史学观错误。老百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家长迫切要求加强网络文学管理,进一步改变网络文学生态。

⑥新时代新使命,中国网络文学正处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网络文学当在提高创作质量上持续发力,着力凸显价值引领,把更多正能量、高质量同时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为此,各方当共同推动形成有助于网络文学健康繁荣发展的环境。主管部门当规范管理与扶持引导并举,切实加强版权保护,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作协当积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推动实施精品工程,开展网络文学评论引导,加快人才培养。网络文学企业当加强行业自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引领创作生产,坚决抵制侵权盗版和低俗内容。网络作家当铭记文学创作价值与使命,进一步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回应时代关切和读者期许。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珍惜弱点

①人皆有弱点,但弱点不同于缺点。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②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摄氏度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摄氏度不会裂开。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向愈弱。

③同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太谨小慎微了,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 “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④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乌禽之美丽。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兵法上说“置于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⑤世界万物无绝对的强点和弱点。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赘疣,生出来便是人的累赘。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须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取。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⑦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禅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首异处。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缺憾之中的聪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甲)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乙)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这是目标远大者的追求。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张凡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一定程度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

④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增进社会责任担当,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石。

⑤有人也有疑问,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还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吗?其实,劳动教育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播撒崇尚劳动的种子,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理解人间万事出艰辛。

⑥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很多时候,给我们最深感动的,正是那些最平凡的劳动者。疫情期间,武汉环卫工人李兰萍凌晨4点就起床工作,“干干净净,大家才不害病”;武汉江岸区车站街派出所的警察范靖,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同时,还自费给自己联系的困难群众送去粮油肉菜,“困难时刻要站在他们身边”;快递小哥朱红涛成为“流动的风景”,他不仅送包裹,还当社区采购员,“只要我们还在跑,武汉就不会停下来”……在他们身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是如此生动。这样的劳动精神,让人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冲破黑暗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汲取的成长养分,也是我们的国家能够一次又一次穿越风雨的精神动力。

⑦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但让它从课程表上的一种价值召唤真正成为砥砺成长的广阔天地,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让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尤需社会、学校、家长齐心协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2日,有删改)

【品读美文】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尚俊颖

①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②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③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④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⑤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⑥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2月05日04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徐文秀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心。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就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能否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时间的长短,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他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他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拉,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儿。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的锤炼和对品质的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 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有删改)

短文阅读

论“成长”

①有人说逆境成才是一条规律,也有人认为“优势积累”决定成才。

②“顺境成才”论认为,成才者要具备三个优势:一曰“社会经济出身”。要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要么是专家、学者之流,要么是厂长、经理之辈,即要有一个名门富豪之家。二曰“受教育训练情况”。要上过大学,且有博士学位,一句话,“从无名之辈一举成为科学大师的人是从来没有的”。三曰“在享有盛誉的导师指导下,迅速取得优异成果”。与此同时,社会及时地承认其才能和功绩,各种奖励和职位晋升随之而来等等。这优而不能再优、顺而不能再顺的理想环境,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想必大多数人只能望尘莫及了!

③“逆境成才”论认为,逆境成才是一条规律,换言之,凡要成才就要身处逆境。古今中外大凡成才者,都是身处逆境,甚至终身与逆境为伴,从而使逆境成为“砥砺人才锋芒的硎(xíng)石(磨刀石)”。显然,这种观点与“顺境成才”论是异曲同工,都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逆境与成才都只有偶然联系,而无必然联系。假若是块“好钢”,则能砥砺出人才;假若是块废铁烂铜,何以砺出人才锋芒?

④其实人的内在素质,如人的经验智慧、品德意志、创造力等等,关系到主体活动的质量,这是成才的基本要素和前提。人才成长十分复杂,固然外因十分重要,典型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典型环境,具体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具体环境,但是这些都是作为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而存在的;惟有人的内在因素,才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它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决定着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

⑤总之,一方面,成才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应努力优化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条件,为有志成才者增添“助长剂”。另一方面,成才主要靠自己,必须优化自己的心理环境,加强品德意志的培训,以自身的努力去开拓智慧的能源。身处逆境时,要意志坚定,自强不息,化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身处顺境时,应利用有利条件,强化自身优势,加速成才步伐。“金子放在任何地方都发光”,不因环境的优劣而失去固有的本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器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恶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自强不息失败的感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白岩松)

①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在中国,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表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往往只追求现实的结果,把结果看得非常重,以致我们无法享受过程。

②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③这是中国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句话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④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救“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方法?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

⑤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⑥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

⑦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的失败极其惨痛,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上,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困然剧痛,但对于后人,对于文学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有一种美妙的意境。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受排斥,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所以,以史为签,回归到个人,我们应该知道,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失败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⑧总之,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我们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好的决定?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勤俭节约是传家宝

①近日,不少地方发起倡议,制止浪费成为商家和顾客的共识:宣扬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直播不见了,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节约粮食和资源,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成为许多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

②风俗者, 天下之大事也。生活习惯和饮食风尚不是小事,通过这个小切口,可以推动价值理念的大革新、经济活动的大升级,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健康生活为目标,来一场饮食文化“绿色革命”,可谓正当其时。

③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资 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苏轼感慨:“口腹之欲, 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④让饮食文化绿色低碳起来。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应成为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必须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

⑤让饮食文化文明健康起来。“纵口欲而百病生”, 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暴饮暴食、油大味重、荤素失衡,诸如此类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各类病症的发生。不科学不健康饮食习惯还可能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不可小觑。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饮食。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一去不复返了,“吃得对、 吃得好、吃得健康”理应是高品质生活关注的重点。生熟食分开存放和加工,添加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合理膳食、荤素搭配、营养平衡,这些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

⑥全面小康既是物质丰盛的小康,更是饮食健康、饮食环保的小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文明的饮食文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钟声

①近来,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军仓促撤离造成的混乱,成为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留给世人的最深刻记忆之一。美国对阿政策的战略性失败充分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②20年阿富汗战争显示,美国“新干涉主义”注定不可能成功。2001 年10月,美国以反恐为名带领盟友入侵阿富汗。20年来,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不仅给美国带来旷日持久的巨大消耗,更是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0年来, 美国付出了2400 多名军人死亡和超过2万亿美元的代价,不但没有完成“反恐”目标,反而导致“越反越恐”,在阿富汗的恐怖组织从个位数增加到20多个。“失败”成为西方国家政要和媒体评论阿富汗战争的高频词。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反思阿富汗战争时说:“我们曾经相信,可以用武器和金钱来改造世界:我们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我们的方案并不是建立在可行或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③20年阿富汗战争显示,美国的作用是破坏而不是建设。20年来,10 多万阿富汗平民在美军及其盟军的枪炮之下伤亡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阿富汗战争平均每天造成6000万美元损失,严重拖累阿经济社会发展。长年战乱导致阿富汗经济调敞,造成约72%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高达38%。阿富汗政治分析人士穆罕默德.达内什乔说:“阿富汗人对美国很失望,因为他们只留下了战争、破坏和贫困。”美国领导人那向“美在阿政策目标不是重建“既是自我解响,却也恰如其分,无论是伊拉克叙利亚,还是阿富汗,美军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动荡分裂、家破人亡。

④20年阿富汗战争再次证明,试图将特定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民族和文明不可能长久,用强权及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英国政治和国际关系分析师汤姆·福迪强调,阿富汗惨败暴露了美国天真的想法靠民主、美元和枪支解决世界问题是错误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西方国家为阿富汗带来和平和民主的努力失败了,必须从中吸取教训。

⑤美军仓促从阿富汗撤离,进一步重创美国的国际信誉,引发盟友的质疑与批评。法国《费加罗报》指出:“欧洲人将为美国的失败付出高昂的代价。”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当美军开始对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时,英国和其他北约部队也加入其中。20年后,美国的撤军让北约盟国除了跟着撇军以外几乎别无选择。这给北约造成双重打击——它既暴露了北约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让人怀疑美国未来是否愿意向其盟友提供支持。美国《纽约时报》认为,美国的盟友通过阿富汗的事例更加明白美国是“靠不住的”。

⑥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又有其相似性。从越南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美国似乎在重复自己的历史。美国应该从一次次相似的溃败场景中,深刻反思其动辄军事干预、穷兵黩武的政策,停止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他国和地区和平稳定。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26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风光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材料二:

人民日报评孟晚舟回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2021年09月25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

事实早已证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旨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的政治迫害事件。2018年12月1日,在美国一手策划下,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在没有违反任何加拿大法律的情况下被加方无理拘押。美方对孟晚舟所谓欺诈的指控纯属捏造。尽管美加一再滥用其双边引渡条约,以法律为借口为其迫害中国公民的行径辩护、开脱,但国际社会都清楚,美加所讲的法律不过是服务于美国巧取豪夺、打压异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毫无公正性、正当性可言。

在孟晚舟事件上,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维护本国公民和企业正当合法权益。在获悉孟晚舟被无理拘押相关情况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表明严正立场,并第一时间向孟晚舟提供领事协助。此后,中国政府一直强烈敦促加方释放孟晚舟,切实保障其正当合法权益。亿万中国人民发出了响亮的正义呼声。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14亿多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是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

孟晚舟事件充分表明,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胁迫和滥用司法行为,绝不允许中国公民成为别国政治迫害的牺牲品。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任何人、任何势力妄想这样干,中国人民都绝不会答应。

孟晚舟事件的实质,是美国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发展进程。中国所作的努力,维护的不仅是一位公民的权利、一家企业的权益,更是在维护中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权利。透过孟晚舟事件,中国人民更加清晰地看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坚信,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畏风浪、直面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材料三:

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多次在媒体上看到孟晚舟的身影。按理说,如果碰到这样不公正的事件,遭受这样天大的委屈,一般人肯定是眉头紧锁甚至萎靡不振,可是我们发现,孟晚舟女士每一次出庭,她的脸上总是带着阳光自信的笑容,神态总是那样从容不迫。面对媒体,面对世界,孟晚舟展示出她高贵的气质和优秀的素养,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

选自《孟晚舟脸上的微笑,为何总是那样自信阳光》(《国防时报排头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拦路虎

初学古文,势必会遇到一些文字障碍,这就好像是遇到了拦路虎。有的人见了被吓倒而退缩,不再读下去;有的人见了就千方百计努力擒住它、降服它,扫清障碍向前,顺利地读下去了。

那些完全陌生的难解语词,现代汉语中见不到或很少见到,这倒是不难对付的。翻检词典、查看注解、请教旁人,都是解决的办法。

有些看来很熟悉似乎并不难解的语词,现代汉语中也是常见的,往往正是“拦路虎”。这种难以觉察的潜伏的“拦路虎”,字面上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语词相同,而在意义和用法上相差甚大。学古文,接触古汉语,特别要留心提防这种“拦路虎”。

例如《世说新语·政事门》记载东晋陶侃按集竹头木屑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说:“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厅堂)前除雪后犹湿。”粗粗一看,这句里没有不识的字,各个语词都是常见的熟悉的。其实这里也有“拦路虎”。例如“积雪”和“除”,并不就是堆积的雪和扫除的意思,这里的“积雪”指接连下雪,“除”指台阶。这个“除”同古话常说的“黎明即起,活扫庭除”的“除”含义相同,不解决这两个障碍,误以为堆积的雪放晴,就不通了,误把语句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就歪曲了原意,应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

古人形容写诗作文的人才气高、文思敏捷,常说“笔不停缀,文不加点”,不少人以为“文不加点”就是文章一气呵成不加标点。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古人著文本来不用标点符号,无所谓加不加标点,不过,才气高、文思敏捷的人写出东西来句读倒是分明不乱的,决不至于点不断、读不断的。原来这里的“点”乃是涂抹、涂改的意思、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有《点烦》一篇,意思就是把多余烦琐的语句涂抹掉。看,这小小的一个“点”竟是只潜伏的“拦路虎”!

杭州有一个名胜叫虎跑泉,相传有个和尚到此没有水喝,于是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就涌出来了。虎跑泉由此得名。这个“跑”就是刨挖的意思。不少游客不加思索地以为虎跑的“跑”是奔跑的意思,其实老虎并没有奔跑,有只潜伏的“拦路虎”倒是跑出来了,它没有被擒住、被降伏,但是人们往往心安理得,以为很安全,没有关系。

可见,潜伏的“拦路虎”比一望而知的“拦路虎”更加值得注意,为害很大,常常妨害了对文义的理解而人们还不能觉察,这种“拦路虎”最爱找粗心大意者的麻烦。粗心大意者不认真,不细心,满不在乎,自以为是,于是常常出岔子。这种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拦路虎”,而且是危害最大的“拦路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

李斌

①古人云:“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赏,“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②“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一言为定的信用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赢。诚信不仅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市场健康的刚需。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让信用的要素管用起来,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就需要把诚实守信纳入制度安排,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领域。

③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如何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信,在社会上树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④古语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守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讲诚信是最大的聪明。倡导诚信、激励诚信,关键在于提升诚信的社会价值,拓展信用的效用边界。比如,“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守信激励项目不断涌现,信用良好即可享受融资信贷、创业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服务、行政审批等便利和优惠,大大提升了人们信守承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守承诺、讲信修睦的新风长吹不止,增进的就会是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出的就会是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⑤纵观古今中外不难发现,文明越开化,市场化程度越高,对诚信的需求就越高。伴随着中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信用体系建设同样迎来关,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信用越来越成为系统化、全民性的价值资产。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社会诚信建设被纳入全面依法治国,信用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一轮机构改革视野。循着这些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共建共促一个“信用社会”,共襄共享一个“诚信中国”,美好未来在向我们走来。

⑥“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千年长青;镌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中华民族素来明礼崇信、抱诚守真,过去千百年来文明薪火不灭、社会廢续发展即受益于此。面向未来,我们将构建诚信文化、诚信经济、诚信生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注释】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 本加厉。

议论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咬文嚼字”提升文化敬畏感

①一向坚持挑错的《咬文嚼字》杂志社,日前公布了针对名人博客的调查结果。该杂志指出,郭敬明、韩寒等人博客低级差错多。而且,网络写手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写作态度极为粗疏,甚至到了随意糟蹋祖国语言文字的程度。

②要不是《咬文嚼字》的及时提醒,我们真的不知道,网络时代、大众麦克风时代,在张扬了公民话语权的同时,也让一些人的文化敬感降低了。比如,郭敬明把“令你们自豪”写成“另你们自豪”,韩寒把“见人不救”写成“见人不久”,李承鹏把“日理万机”写成“日理万基”。还有语法病句,如郑渊洁说“孙大爷终于被北京警方恍然大悟”,让人不知所云。徐静蕾说“这就是所谓说的肉体和灵魂脱节”,“所谓”与“说”重复,等等。

③这些带病的文字得到大面积的传播,不仅降低和影响了交流效果,也破坏了中国文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好像文字成了一个任人随心打扮的小姑娘,没了敬意,少了尊严。加之这些带病文字的传播者多是名人,具有无形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如果任由这种扭曲的文字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还会对青少年形成误导,降低他们对文化文字的敬畏感。现在许多青少年书写潦草,提笔忘字语法不够规范,与这种不良的社会态势不无关系。

④感谢《咬文嚼字》将这些“文字病态”、“文化害虫”展示出来,毫不留情,及时曝光,尽到了一个无所畏惧的“文化啄木鸟”的责任。这种大胆挑刺儿,对文化名人,更是一种善意提醒:名人就应该比其他公民更懂得公共责任,更具有公共文化发展的使命感,更应自觉成为文化战线的建设性力量,为维护文化文字的健康发展发挥表率作用。《咬文嚼字》通过这种公共文化活动,促名人洁身自好,严谨自律,用好文字,纠正习作中的粗疏态度,提升文化敬畏感,实在是一种值得称道之举。

⑤尤其应该强调的是,中国方块字,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文化创造,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蕴含着丰厚的中国文化、中国气派以及民族风骨。近段时间陪儿子看动画片《汉字宫》更懂得了每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协调均衡,浓缩着历史典故,都是生活和文化智慧的高度概括。比如楷书,工整端庄,中规中矩;隶书圆润柔滑;行书,流畅潇洒;草书,狂放不羁。还有小篆的古色古香,让人得到浑然通透的文化震撼和心灵净化。在古诗文中,我们会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的情思。

例如                          。作为现代人,如果我们没有继承好这种“文化精华”,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文化渎职!

⑥多网络时代,发言和写作都成了一种社会常态化行为,圣洁的文字很容易受到污染。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咬文嚼字》这样的公益和公共行为闪亮登场,引导我们的文化和文字走出病态和不良误区,发出更多“亮丽而动听的文化乐音”。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卞文志

①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②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满了”呢?这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因“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③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每个人都应具备“海绵精神”。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止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低谷。“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④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登攀。

⑤梁启超在赞誉曾国藩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从不自足的追求精神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我们常说,命运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种有准备的人就是那不以“满了”为自足者,奇迹和运气不可能眷顾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失败在成功的起点,而是失败在通向成功的途中。因为失败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被荆棘绊倒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满了吗”,以此来提醒和鞭策自己。

⑥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当下有很多人有了文凭、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在工作岗位上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满了”,于是书读得少了、工作不认真了、他人的忠告不肯听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资格自满;在工作上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不能骄傲。如果你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思进取,自以为大脑库存的东西已经“满”的时候,这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自以为是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的思想按一下暂停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看清事物的本质,也能虚心采纳各方意见,以利于随时找到应对之策,从而在更敏锐的智慧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⑦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当你觉得自己“满了”而自足时,就暂停一下,让自己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向前奋进。

(选自《中学生之友》,有删改)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