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14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基础知识

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shì)       冰(yàn)            约(yú)       老(mào)
B、 既加(guān)   师(shuò)           叱咄(chì duō) 绮绣(pī)
C、其欣悦(sì)    负(qiè)曳(xǐ) 裂(jūn)       然(yè)
D、人(yǐng)      以拥覆(qīn)        容(chòu)      袍(yùn)
下列句子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益慕圣贤/之道
C、 腰/白玉之环
D、 门人弟子/填其室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遇其叱咄    一食尽粟一石
B、 不敢逾约   出近之
C、 烨然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
D、 礼愈       则无可用
下面句字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俯身倾耳

A、衾拥覆
B、 以是人多书假余
C、 计日以还
D、 生乡人子谒余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 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人七八十岁。
C、 《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南朝梁的吴均,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一带的优美山水,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向往自然的思想。
D、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综合表达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 , 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 , 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 , 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老人训也。

(选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⑪恃:倚仗,依赖。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⑬固:本来。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⑮致:给予。⑯函:信件。⑰毋:不要,不可。⑱负:辜负。⑲训:教诲,教导。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