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库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1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日期: 2025-03-30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破釜沉舟
C、 聚沙成塔
D、 买椟还珠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泥水
B、 倾倒液体
C、 滴加药品
D、 点燃酒精灯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酸:盐酸 硫酸  硝酸
B、 碱:烧碱  纯碱  氨水
C、 有机物:甲烷  乙醇  一氧化碳
D、 混合物:高锰酸钾 海水 合金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B、 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内江。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
A、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B、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C、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
D、 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白烟
B、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学习了化学,我们掌握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本领。对以下物质的辨别方法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支持燃烧
B、 用氯化钡溶液辨别硝酸银溶液与硫酸钠溶液—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
C、 用燃烧法辨别碳纤维与蚕丝纤维一一碳纤维由碳原子构成,蚕丝纤维由蛋白质分子构成
D、 用酸碱指示剂辨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一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C、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D、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 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能用于浸泡食材
B、 铁强化酱油因添加了铁单质可预防贫血病
C、 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因此对人体健康无益
D、 医用酒精用于防疫消毒,其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 75%
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 铜丝与稀硫酸
B、 稀硫酸与NaOH溶液
C、 铁锈与稀硫酸
D、 铜丝与AgNO3溶液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 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 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
C、 N、P点时,溶液的pH:N>P
D、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填空题

综合题

计算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