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19 创新题型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6-27
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语言表达
名著导读
综合题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场瘟疫,一本带来人生要义的教科书

——致每一个特殊时期在家的孩子

亲爱的孩子们:

①在家待久了,是不是滋生出一些烦恼呢?现在是不是觉得能上学,能在大街上自由奔跑,能去小摊上吃一碗馄饨,能乘着高铁旅行,能在田野吹吹微冷的风那是一件特别特别幸福的事情呢?确实,我们处在一个特殊时期,你一定看到了发布疫情的中国地图,我们这只高昂着头的“雄鸡”,现在,它躯体上的每个部位都发了“高烧”。

②孩子们,尽管时局艰难,尽管病毒依然在无情威胁着我们的生命,但老师觉得这场席卷全国的瘟疫,也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课。

③这场瘟疫首先教会我们的是分辨真假。在灾难面前,真相无比重要。湖北红十字会,如果没有那么多人追问真相,那么来自全国的救灾物资可能还如山般堆积在仓库里。孩子们,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我希望,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声音,因为每个发布信息的人和机构,都带着自身未被说出的目的。当我们支持一种意见或者反对一种意见时,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事实依据。

④这场瘟疫其次要教会我们的是敬畏。当人们发现肇事者是蝙蝠之类的野生动物时,大家痛恨蝙蝠。相反,我恰恰认为,这是人自己带给自己的灾难,这场瘟疫是一场人祸。是人的不知敬畏,是人触及了自然给我们划定的底线,冒犯了那些无辜的野生动物。同学们,我们要学会敬畏,敬畏自然山川,敬畏和我们比邻而居的动物、植物。因为在生命面前,人、动物、植物是平等的,人类赖自然为生,自然并不需耍赖人类为生。

⑤这场瘟疫接着要教会我们的是感恩。这些天,你也一定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叔叔连续十几个小时站在手术台前;看到摘下口罩的护士阿姨,脸上被口罩带勒出的血痕;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敲开你家的门,耐心告诫你们,“请不要外出了,都好好待在家里吧。”亲爱的同学们,在一场大的灾难面前,真正的英雄,不是台上夸夸其谈指手画脚的人,也不是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唱着赞歌的人。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平凡的默不作声地做好一件又一件微小事情的人。真正的英雄是在工地连续工作24小时,赶着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农民工,真正的英雄是靠着肩扛手提从国外背回5 000个口罩送到医院去的小伙子,真正的英雄是在武汉开着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司机伯伯……而有一位这样的司机伯伯就在昨天,因为感染病毒永远离开人世了,他叫何辉。亲爱的孩子,让我们铭记这个名字。

⑥这场瘟疫还给我们带来了死亡的启示,我们要明白,死离我们很远,也很近,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只要生命存在,你失去的一切都还可以重新挣回来,若健康消逝,你拥有的一切都会被瞬间抹去。其次,死了并非一切消失了,生命的意义,很多时候在于肉体消亡,精神还能留存,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能够创造精神价值的人。

⑦亲爱的同学们,一场灾难就是一本教科书,它要教会我们的东西远不止这些,我们要用心习得,慢慢领悟!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任务一】新闻阅读

    新华社罗马9月29日电(记者陈占杰)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29日说,粮食损失和浪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挑战”,而进行创新性的收获后管理、实施农业及粮食系统数字化、重新规划粮食市场渠道等,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巨大潜力。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其他机构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当天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会议,迎接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屈冬玉在致辞时说,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应从家庭以及教育孩子珍惜粮食开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表示,粮食损失和浪费从“道义上不可容忍”。世界有足够粮食养活所有人,但仍有6.9亿人挨饿,30亿人负担不起健康饮食。他呼吁全球齐心协力,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造福人类和地球。 

    古特雷斯说,新冠疫情大流行凸显了世界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并加剧了许多国家的粮食损失和浪费,“我们需要新的方法和措施”。他表示,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适逢联合国筹备2021年粮食系统峰会之时。各国应制定减损目标,衡量本国粮食损失和浪费的情况,采取大胆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

    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将9月29日设立为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并表示认识到“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在促进粮食安全和营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联合国指出,自2014年以来,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一直在缓慢上升。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4%的粮食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环节被损失。在零售和消费环节,也有大量的粮食被浪费。

【任务二】新闻采访 

近日,全球首款智能AR导览眼镜亮相杭州良渚博物院,某中学的小记者们对此很感兴趣,准备采访体验的游客。请结合【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链接材料】

材料一:国庆前夕,杭州良渚博物院成为启用AR眼镜导览的博物馆,游客们可以通过AR眼镜,让文物“动起来”,看到更多的趣味内容。在良渚遗址公园,戴上AR眼镜后,游客可以在虚拟向导的指引下游玩,甚至还可以让古代的建筑群在遗址上“重现”。据悉,AR智慧导览将于国庆期间向游客免费开放,这几天已有部分游客抢先体验。

(浙江新闻网)

材料二:从外观上看,这幅智能眼镜的大小跟普通墨镜差不多,可以折叠并能轻松佩戴。从内部来看,它搭载了AR智慧导览应用,能够为游客带来AR特效、数字沙盘、AR地图导览、虚拟导游等虚实结合的功能体验。戴上这款AR导览眼镜对馆内象牙权杖、刻符陶罐、半爿玉琮等部分指定文物展品进行扫描,便可了解展品的相关信息、背后的故事。

    观众通过AR眼镜可以有一种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在虚实结合的视觉场景中更深入的了解历史,可以说一台AR眼镜就是一座博物馆的百科全书。

    通过这款AR导览眼镜,游客能够看到根据真实比例和尺寸模拟复原的“历史建筑”,穿越时间和空间,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AR地图导览功能可以实时显示行车路线、重要参观点以及当前所在的位置和方向。利用AR眼镜的空间定位技术,还可以方便游客寻找洗手间、车站、AR参观点等,少走冤枉路。 

(来源:搜狐新闻,有删改)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自中国第一部关于太空旅行的科普论著《太空旅游》首发以来,相关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为此,学校记者社将举行以“太空旅行”为话题的新闻采访活动。小记者们正搜集、整理材料,做好前期准备。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材料一)

拟订提纲

采访者要搜集与采访主题相关的资料,预先拟好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主要包括采访者预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围绕主题,尽量全面。

提问技巧

采访者可以通过寒暄等方式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提问要有逻辑性,可以由浅入深,也可以由主及次。

提问应简洁清晰,尽量不用长句,不用有歧义的句子,少用否定语气。

(材料二)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吴季,《太空旅游》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

采访目的

了解太空旅行的日常饮食

采访方式

访谈、录像拍摄

采访问题

问题1:吴老师,同学们非常喜欢您的新书《太空旅游》,您可以先和我们聊聊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吗?

问题2:吴老师,您在书中提到太空旅行前必须经过地面训练,在太空生活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那“吃货”们很在意食物的口感和营养怎么办?

(材料三)

国际空间站旅行   国际空间站一般建于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千米高空。游客通过穹顶舱可以看到令人沉醉的地球美景,可以观察地球的海岸线、山脉和河流,可以体验太空进食,进行天体观察,还可以在失重环境下运动,甚至太空行走。

亚轨道旅行   亚轨道一般指距离地球表面20—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亚轨道飞行的时间短暂,游客乘坐飞船在近似于直上直下的抛物线轨迹中飞行,冲上100千米高的大气层后很快返回,在那里可以感受到几分钟的失重,观赏地球蓝到发亮的奇异景观,浩瀚的宇宙也仿佛触手可及。

(材料四)

“太空旅行”部分项目数据简表

项目

相关信息

国际空间站旅行

亚轨道旅行

年份(段)

2001-2009

2010-2020

2020

2021

2022

2023

人次(订单)

8

0

66

700

1000

1562

费用(美元/人)

2000万以上

无数据

25万左右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盲人足球队夺冠背后

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10月22日 记者:刘畅

10月6日,由业余运动员组成的中国盲人足球队第六次夺得亚锦赛冠军。而比夺冠更重要的是,足球对盲人队员人格的完善。

“看不见”的夺冠

没有欢呼,只有足球的撞击声,伴着一串铃响和不间断的“喂,喂”的呼喊。北京时间10月6日晚8点,泰国芭提雅青少年中心体育场的五人制足球场内,2019年盲人足球亚锦赛决赛正在中国队和伊朗队之间展开。

暮色中的观众稀稀拉拉,队员们却全不在意。相比健全人的足球队,每队除守门员视力健全之外,其余四名队员均为全盲,他们要戴着眼罩比赛,甚至比赛时手触碰眼罩即是犯规。指引他们的是声音——足球里放着铃铛,对方球员防守时,必须发出表达“我在这儿”的声音,队员们彼此的声音是确认方位的坐标,一旦球踢偏了,唯有靠教练在场边呼喊来定位。纵然观众席上人山人海,比赛时也要保持绝对安静,让球员们沉浸在由声音和触感构筑的足球世界里。

中国队身着白色队服,伊朗队则是红色的。在中国队员看来,这场“红白大战”是整个亚锦赛最为势均力敌的一场比赛。中国队自2006年创立,已经五夺亚锦赛冠军,在2015年唯一没有夺得亚锦赛冠军的那次,冠军就是伊朗队。

比赛开始了。中国队员在对方两三人之间闪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中国队教练乐建昆告诉我,中国队的特点是带球技术独步天下,球不离脚。上半场临近尾声时,比赛进入高潮。中国队在右侧发角球,6号张家彬往场内带球,9号许观生扶着他在一侧护球,张家彬带了两步后,拉球就是一脚抽射,足球直入网窝。决胜的下半场,教练组觉得“赢一个也是赢,赢两个也是赢”,提醒球员控制节奏,但球员们总觉得不保险,直到最后一刻都在疯狂进攻,最终将1比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中国队卫冕,第六次登顶亚锦赛。

这是一场没有直播的亚锦赛决赛。胜利的消息传来,网络上才有了中国队领奖时的视频,他们站成一排,骄傲地笑着。这晚的辉煌过后,这支“看不见”的亚洲冠军队就将解散,业余身份的球员们将回到盲校学习和按摩推拿的日常里去。

训练“平常”

乐建昆一边迈着大步,一步一停,一边扶着小队员的背,让他弯下腰,摸自己的小腿,用昆明话教导他感受正确运球时肌肉的变化。在他们旁边,“喂,喂”声此起彼伏,四名高大些的队员在一起练习过人和抢圈。他们接球的瞬间,双腿微微后撤,球碰到脚就(甲)(A.粘住了 B.仿佛粘住了一般)。而一旦带起球来,脚就像两把冰刀,球顺着刀锋(乙)(A.滑动 B.滚动)。

夺冠五日后,我在昆明的意象足球俱乐部,见到乐建昆带着云南省队的队员备战2021年全运会。

“很多父母可怜自己的盲人孩子,生怕他们磕碰,不让他们独自走动,导致有些孩子对独自行走非常恐惧,甚至上体育课的时候让他们走,他们也只能原地踏步。我选拔苗子时,首先就是让他们从操场的一头一口气朝我跑过来,我就喜欢那种眼看就要撞上我也不减速的孩子。”乐建昆说,若想踢球,敢于克服对独自奔跑的恐惧是最首要的任务。我这才意识到,这里能甩开盲杖奔跑的队员,是盲人群体中的极少数,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平常”反倒是一种“异常”。

要想正式踢盲人足球,还要学会带球。盲人只能凭借声音判断球的位置,所以带球时往往原地倒脚,极大地影响效率,乐建昆最先雕琢的便是培养队员触球的角度,让他们行进间能把球带起来。李海福刚接触盲人足球时,用一个月学会了带球,如今身为参加过西班牙亚锦赛的国家队队员,他面对两名防守队员的并排围堵,仿佛能够未卜先知,带球到禁区前一侧后立刻向旁边拉球,如此往复,趁防守人重心不稳之际,一脚抹过。

“一旦学会了带球,我就感觉获得了一种‘自由’,仿佛可以把球在脚上随意把玩,怎么也丢不了。”李海福的眼睛外观上与常人无异,唯有难以回应我的目光相对时,才让我意识到他是位盲人。

他们又是如何攀上亚洲之巅的?乐建昆告诉我,带球只是刚刚入门,虽然中国队带球技术好,对球员最大的考验还是在黑暗的奔跑中对抗,“中国队有冲劲儿”。李海福记得起初面对冲击,本能地往后退,教练便让他防守时可以拉拽老队员,在不断的肢体接触中消除恐惧。而完成最终的淬炼,仍然需要在正规比赛时,真正面对陌生人的冲击,并感知彼此在场上的位置,形成默契。

被足球改变的

视力的缺失却永远也摆脱不了。盲人球员无法做教练;参加省队、国家队的补贴,远抵不上他们的工资。为何仍有队员甘愿为此停下工作?我站在宿舍区的空地上向乐建昆抛出这个问题,恰好两名队员撞个满怀,乐建昆张嘴就说“你瞎了吧!”,引得一片哄堂大笑。

他们的理由正在这一片欢笑之中。球员代凯说,不仅在教练与队员之间,队员彼此也会拿自己的缺陷开玩笑,大家聚在一起要比其他地方轻松得多。他记得自己4年前加入省队时感到不可思议:“盲人孩子普遍自卑,‘看不见’这件事,是不敢触碰的心结。我在学校时,与同学之间说话小心翼翼,生怕伤害到彼此。”

“因为缺乏一种感官,盲人对事物的感知与健全人有差异,但他们普遍习惯于坚持自己的感受,不愿也不敢接受外界的意见。”乐建昆记得有很多次,训练之余带着队员上街时,有路人见到他的队员会立刻闪开,队员们就觉得被冒犯了。他反问队贞:“难道你希望他们撞上你吗?”

可是单纯这样的解释往往是无力的,恰好是足球能够改变他们的认知。乐建昆在训练中发现,很多孩子做错了动作,嘴上说着明白了,再做时错误依旧。他们不是口是心非,而是确实感知不同。比如踢球时,他们总觉得脚踢到球时越响,力量越大,球速越快。事实却恰恰相反,正常人能看到球速的快慢,我为了说服他们,只能用秒表计时,让他们自己听哪一种踢法的球速快,主动改变自己的判断。”

一旦他们接受自己感官的偏差,他人的帮助便能照进他们心里,他们也能更加释然地面对这个社会。代凯告诉我,他现在可以自如地坐高铁,坐飞机,往来各个城市之间,发现确实有好心人真心帮他。遇到有人称他“瞎子”,他会认为那不过是人们的习惯叫法,不见得带有歧视,“即使真有歧视,又能把我怎么着呢?”

“原本盲人只是视力有问题,若缺少运动,身体机能也会退化。一般盲哑学校上体育课,大多只是原地运动,或单纯的跑跳。有的孩子长期不敢走路,我们就得用绳子拉着他的腿,一点点教他走路。而盲人足球是少有的有对抗的盲人运动。”老师出身的乐建昆更在乎体育本身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学校里,如今盲人足球已是一项康复运动,学生还小的时候就给他一个球,让他往墙上踢,弹回来后自己去捡。女孩子也一起玩,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