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性联考试题

作者UID:19708797
日期: 2024-12-24
月考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当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由此形成的“古风”文化深刻影响着音乐、舞蹈、美术等文艺创作。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古风插画,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也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②古风插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插画设计相结合的产物。相较于外国插画,中国古风插画别具一格。对中国传统绘画构图、造型、笔墨的借鉴,极大丰富了古风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一些作品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营养,以水墨淡彩表达情感,营构意境;一些作品则继承传统工笔画的艺术精髓,以细腻的线条和雅致的色彩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一些作品,延续传统中国画散点构图方式,注重以留白的手法传递画面情绪,使插画尽显传统美学意蕴。在中国传统色彩语言、创作观念中生长起来的古风插画,饱含气韵之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③对中国传统图案、民间故事、建筑元素的灵活运用,也是古风插画的鲜明特色。不少插画师从传统造物中提取文化符号,并对其进行全新演绎,使古风插画的表现内容更加多元,风格日趋多样,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比如,有插画师通过艺术地描绘各大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展现城市美好形象。在作品《绍兴》中,插画师从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出发,选取《钗头凤》中的“钗”作为主要设计元素,以凝练的意象、淡雅的色彩,营造出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情。以“泛舟”为主题的《桂林》,以“醒狮”为主体的《佛山》,以“纸鸢”为背景的《潍坊》等作品,皆立象以尽意,在网络中迅速走红,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此外,在产品包装、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古风插画应用其中,不少传统文化形象被转化为时尚符号,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④科技的飞速进步,为古风插画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不少插画师都以电脑为主要工具进行插画设计。为满足“网生代”对传统文化的多样化需求,3D插画、VR插画等新形态被引入古风插画创作,使其向着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像近期在短视频平台吸引百万网友关注的《山海经》系列3D插画,不仅以融合传统中国画、民间美术、流行元素的绘画风格重新诠释了神话传说,还辅以动态3D效果,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觉体验。作品在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古风插画的受众群呈年轻化趋势,其创作者也多为“90后”甚至“00后”。古风插画以传统底蕴和现代表达,在年轻群体中唤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⑤主题定制、文创研发等新业态,进一步拓展了古风插画的应用领域。不少年轻人通过网络定制服务,将喜欢的古风插画应用于手机壳、服装、饰品等生活用品上,满足了个性化需求。一些插画师尝试将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带动文化传播。如,一位贵州青年插画师在古老的侗寨开办工作室,一边以画笔留住乡土记忆,一边将其制作成文化衍生品,为当地文化产业增添了一抹亮色。伴随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古风插画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⑥基于互联网的古风插画,以意境优美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风格,架起了传统图式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激发了插画师的创造活力。不过,一些作品也存在着照搬传统文化元素、画面雷同、对部分文化符号运用不当等问题。继续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服饰、建筑、纹样、色彩等经典中汲取营养,把经过历史沉淀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精神更好地转化到古风插画创作中,对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尤其是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研究的兴趣,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刘燕《古风插画彰显传统美学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将来之花园[注]

汗漫

上课铃响罢,学生们吃惊地看着走进教室的先生:还是一身农民打扮,头上多了一顶列宁帽,像干部,但肩上扛着一大捆甘蔗!

先生把甘蔗立在黑板旁,拍拍手上的土:“同学们,咱沙河南出的甘蔗,是中国最甜的甘蔗!这是我家地里的甘蔗,刚砍下来,新鲜。今天扛来一捆,下课后,班长负责分给大家。为啥呢?解放了,刘邓大军在咱们鲁山县成立豫西军分区了,老百姓日子会像甘蔗,节节高,节节甜。没有了压迫剥削,也没有了兵荒马乱。你们要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了,长才干,有出息。我也参加革命工作了,当选人民代表了。最近要参加代表大会,政府让我在会上做报告,讲讲种红薯。”

学生们轰的一声都笑了。有调皮女生指了指窗外树上拴着的那一头老牛。它正在反刍先生早晨所喂的一把红薯干,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无动于衷。那头牛是先生从牛肉馆外救来的。他心疼这头眼泪汪汪的牛,就掏钱从牛肉馆屠夫尖刀下买过来,养着它。

“笑啥哩?我是你们先生嘛, 不论啥事体,都要先懂一懂。能教书,也能种红薯、 养牛——哎,这是有很多门道的。我家红薯就种得好,牛养得不错,政府让我讲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还是有眼光的。”先生摸摸那一把花白山羊胡子,嘴巴咧开笑了,像喜悦的山羊。

“下午放学,咱们排练秧歌舞,我刚学会,领你们跳,准备去县城汇演。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讲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写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我先读一遍:‘适 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美不美啊?”

“美!”学生们朗声回答。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沙河哗哗啦啦流淌。稍远处,好峰蜿蜒,随意浓淡,似乎想把南边的南阳、西边的洛阳、东边的开封,都连绵拥抱在一起

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

……

扛一捆甘蔗进教室上课不久,1950 年3月,已经五十六岁满头白发一双布鞋的徐玉诺,被请到省会开封,给全省各地人民代表,做了一场题为《如何种好红薯》的报告。站在讲台上,徐玉诺山羊胡子微微抖动,像一头山羊站在鲁山峰顶。他讲种红薯的方法,就像是山羊在吃红薯,津津有味。笑声四起,掌声四起。

报告结束,省委宣传部来人通知徐玉诺:“咱们河南省筹建文联了,苏金伞同志牵头。请您到省文联去搞创作,咋样,大诗人?”徐玉诺困惑:“ 全省都知道我红薯种得好了,现在又让我去文联创作了?这弯拐得陡啊。”宣传部那人会说话:“您熟悉红薯,接地气,就能写出群众欢迎的好作品嘛,这弯拐得说陡也不陡啊。”徐玉诺笑了,摸摸山羊胡子:“同志说得有道理,那俺就重操旧业当作家去。”

徐玉诺来到开封三圣庙街的河南省文联上班。一个安静的院落里,进进出出着河南省的文艺人才,不时从某一窗口传出一两句歌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徐玉诺想起当年在这座城市里求学、示威、写作的青春时光,历历在目,又恍若隔世。他不知道,八年后,自己的生命终点,也将留在这座城市里。

在省文联工作的这一段时光,徐玉诺很愉快。除了苏金伞是以前的朋友,其他都是儿女辈的年轻人,南丁、王铎、郑克西、庞嘉季等等。当时,苏联文学深刻影响着新中国,几个青年作家相互调侃起绰号:南丁斯基、王托拉夫斯基、克西多夫、嘉季西里……一群老少作家相聚在一起,写作、集体学习文件、研读名著、编辑《群众文艺》。尤其是下乡调查,是这些老少作家最开心的时候。路过树林,徐玉诺会脱下鞋子,蹑手蹑脚,还招手示意“斯基”“多夫”“西里”们,也像他那样脱鞋前行。后生不解,看徐玉诺支棱着耳朵听鸟叫,才明白,他怕打扰树上的鸟。

在开封城,一群意气风发的人,结伴逛街。去考察《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马行街”,这一英雄落魄之地,湮灭无痕。在马道街逛夜市,灯火辉煌,餐馆、小吃摊点多多,红男绿女熙熙攘攘,笑骂声、吵闹声夹杂着艺人卖唱声,像马群高叫低啸。几个青年作家一边吃,一边听徐玉诺嘟囔:“这醋味,让人心酸……”大家笑:“徐老想起从前的相好了?听说烟台有个玉莲花,长得咋样?”徐玉诺表情严肃:“我十九 岁就结婚了,从没动过歪心。那个玉莲花是唱得真好!哭戏让人哭,笑戏让人笑,我迷她的戏,追着她的戏班子跑了半年,看一场戏买一张门票,没想过占一点点便宜。我还给她改过剧本,改了,再唱,果然更动情!她长啥样,现时忘了,似乎妖娆……”

大家又一阵笑,徐玉诺依然严肃:“我还给玉莲花的配角野驴子,导过演——他表演沿街乞食的情节,情绪不对,效果孬,我为他示范。咱河南,要饭的苦命人多呀,我知道是啥情绪,就揭开衣服,拿砖拍胸口,拍出一道道血印子!我哭着喊着嗓子嘶哑得像滴血。那野驴子被震撼了,就照我的样子演,哭着唱着嘶哑得像滴血,听众伤心,就朝舞台上扔出一地的钱!”徐玉诺边说边掀开衣服给后生看。血印子没有了,他有些失望:“以前还有痕迹哩!”大家又一阵笑。……

徐玉诺曾回家乡鲁山,在一个名叫朱家坟的村庄体验生活,办农民剧团,编剧本,当导演。初次演出那一夜,把省文联同事们都叫去看。用夜壶改造成的油灯汹涌出光芒,照亮涂脂抹粉的乡村男女。徐玉诺在演出前致辞:“同志们, 老少爷们,好多人喊我徐疯子,看来真是这样,疯着疯着,咱这剧团就办成了,演出了!老少爷们不用去洛阳、到开封去追名角,出了家门,咱就能听自己的戏,唱咱自己身边的事,多美气!新中国了,咱们一起疯,疯就疯出个新名堂!”哗哗啦啦一片掌声、笑声。

与面对乡亲们演讲时的语言风格不同,在小日记本上,徐玉诺写出一句诗性的话:“真正的诗人,预先吹出:朦胧的火星中明朗的知识。”一个乡村启蒙者、教育者,就是真正的诗人,埋头于火星中张嘴吹出明朗的将来。

也是在朱家坟生活期间,徐玉诺写出短篇小说《朱家坟夜话》《因为山羊的一段故事》等等,让一个地名进入了现代文学史。

(有删改)

[注]徐玉诺(1894年11月10 日-1958年4月9日),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蠖,河南鲁山县人。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将来之 花园》是其于1922年所作新诗。

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而命,独于填词制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详,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则为此理甚难,非可言传,止堪意会。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谈真则易,说梦为难,非不欲传,不能传也。若是,则诚异诚难,诚为不可道矣。吾谓此等至理,皆言最上一乘,非填词之学节节皆如是也,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则为填词之理变幻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风流放佚之生旦,反觉庄雅为非,作迂腐不情之净丑,转以诙谐为忌。诸如此类者,悉难胶柱。恐以一定之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宁为阙疑,不生蛇足。若是,则此种变幻之理,不独词曲为然,帖括诗文皆若是也。岂有执死法为文,而能见赏于人,相传于后者乎?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 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使家家制曲,户户填词,则无论《白雪》盈车,《阳春》遍世,淘金选玉者未必不使后来居上,而觉糠秕在前。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是自为后羿而教出无数逢蒙,环执干戈而害我也,不如仍仿前人,缄口不提之为是。吾揣摩不传之故,虽三者并列,窃恐此意居多。

以我论之: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于人,收天下后世之名贤,悉为同调。胜我者,我之,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类我者,我友之,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误。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但恐我所言者,自以为是而未必果是;人所趋者,我以为非而未必尽非。但矢一字之公,可谢千秋之罚。噫,元人可作,当必予。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作文(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