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高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4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光合作用固定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碳量的消长关系。若碳的固定量大于释放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汇;若呼吸作用排放的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固定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B、 碳汇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C、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水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不变
D、 如果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农田土壤储碳量可以进一步提高
碳中和是指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合适的措施固碳,最终达到碳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B、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C、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D、 大力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⑤、⑥、⑦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B、 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 ①代表生产者,⑤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D、 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加快了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速率
D、 鹰的迁入降低了螳螂到黄雀的能量传递效率
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生产者、I、Ⅱ、Ⅲ和IV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I
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 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础
B、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狼、云豹和蛇
C、 鹰能获得野兔10%~20%的能量
D、 若该草原受到某化学物质的污染,则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 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C、 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D、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
B、 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C、 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
D、 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图Ⅰ所示为食物网,则F代表生产者,E、H代表消费者,G代表分解者
B、 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 在甲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
C、 若图Ⅲ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代表消费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若图Ⅲ表示碳循环,B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表示消费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循环利用
B、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在同一物种内,也可在不同物种间,还可以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体之间传递
D、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多选题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