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练习

日期: 2025-04-09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小说以“钢铁”命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不是蓝色的眼睛,而应该象钢铁般灰色的眼睛。
B、 “斯大林”在俄语里就有“钢铁”的意思,这部小说体现了斯大林的思想。
C、 人们应有保尔钢铁般的意志。
D、 打仗需要用钢铁做的武器。
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 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 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 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    )
A、 阿维尔巴赫教授
B、 巴扎诺娃
C、 朱赫莱
D、 母亲
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拥有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韧的意志。
B、 在《生命的意义》一节中,保尔病愈后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时,发出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的人生思考。
C、 在《生命的意义》一节中,保尔来到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的广场,站立默思了一会,才走向公墓。
D、 《生命的意义》一节,以松林、铁路、广场、墓地营造了肃穆庄严的气氛,象征革俞者的博大胸怀和不朽的革命情操。
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作品。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B、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C、 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但是并不能把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作家的创作意图在于塑造一个共青团员的典型形象;
D、 保尔是一个坚强的战士,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从来没有灰心丧气过,始终保持昂扬的乐观精神,战胜了病魔,写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
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 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B、 保尔和共青团员被调去修铁路,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同志们克服了困难,铁路如期修通。保尔被同志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C、 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丽达──一个出身工人家庭的女孩儿。在丽达家中,保尔鼓动了她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
D、 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了科托夫斯基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特别喜欢《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填空题

名著导读

完成读书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卡

“内心独白”主题摘抄

摘抄所对应的原著情节

心得感悟

摘抄一:“现在我该怎么办呢?这一切都怪那个可恶的神父,可我为什么给他撒烟末呢?这都是谢廖沙怂恿我的,他当时说:‘咱们给这个歹毒的讨厌鬼撒点儿东西把。’于是我们俩就这么做了。可现在谢廖沙安然无事,我则有可能被学校开除。”

(示例)捉弄神父,惨遭退学。

③保尔以其“英雄”形象被世人赞颂。但是摘抄的三段心理描写中,保尔的形象并不完美,他还是一个“英雄”吗?说说你的看法。

摘抄二:“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方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摘抄三:创作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暗下决心,小说遭到彻底否定之日,便是他末日来临之时。到了那时,他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活着也失去了意义。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①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含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②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那里。

    ③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枫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荫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④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⑤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地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份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⑦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根据语境,完成名著阅读任务。

王爰飞执笔创作,杨申执导,成都艺术剧院话剧团等三家单位的演员共同表演的《保尔·冬妮亚》,自2013年首演以来已在全国演出近百场。

《保尔·冬妮亚》采用“剧中剧”形式,主要讲述了一群坚持话剧理想的年轻演员,在排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主人公保尔和冬妮亚的爱情故事时遭遇的痛苦和磨难。戏里戏外用当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了这部经典红色小说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该话剧引发了小文、小林和小涵三人对“冬妮亚”这一人物形象的讨论。

小文:冬妮亚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小说前八章中,作者①(人名)把她塑造得多么美好啊!

小林:可不是嘛!她既有姣好的容貌,“浓密的栗色的头发”“梳成一条大的辫子”;“一双美丽、可爱的大眼睛”;她的穿着也得体漂亮。

小涵:冬妮亚不仅外形美丽漂亮,而且修养也挺好的。比如,当她突然看到以前衣着破旧,头发零乱的保尔,为了她,特意“穿着一身新衣服,皮鞋也擦得亮亮的”,并且“理了发”时,为了不让他难堪,就装出一副完全没有注意他的变化的样子。

小林:冬妮亚也有鲜明的正义感。在她心中,穷人富人没有贵贱之分,她既交②(人名)这种富家孩子朋友,也交保尔这种锅炉工朋友,并热情地想把他们也融合成为朋友。她对保尔痛击苏哈里科大声叫好,因为此人代表的是邪恶。而当保尔为救③(人名)而陷入危机时,冬妮亚总是不顾自己地去帮助他。

小文:冬妮亚也有崇高的爱情观。冬妮亚和保尔的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地位、贫富条件有很大的差距,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冬妮亚不会爱上保尔,但冬妮亚却用真诚的爱情,消除了保尔的戒备心理。

小涵:遗憾的是,最后冬妮亚成了保尔眼中庸俗的个人主义者。

小文:其实,说冬妮亚是“个人主义者”,那是特定历史背景之下的定论;如果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看法不一定完全相同。小涵,小林,你们俩觉得冬妮亚是庸俗的个人主义者吗?

小涵:我认为冬妮亚是个人主义者。因为④(结合整本书阅读回答)。

小林:我认为不能说冬妮亚是个人主义者。理由是⑤(结合整本书阅读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