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复习:02 大运河的开通

日期: 2025-03-30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
A、 有利于后世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B、 耗费隋朝大量人力物力
C、 有利于隋唐时期海外贸易发展
D、 结束了南北方分裂局面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中的城市③与运河c段分别是(    )

A、 洛阳,永济渠
B、 涿郡,通济渠
C、 余杭,邗沟
D、 建康,江南河
唐朝诗人皮日休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赞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了民族融合
唐朝时,要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经大运河运抵余杭,正确的路线是(   )
A、 江南河——长江——邗沟——通济渠——焚河
B、 黄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南河
C、 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
D、 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
“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一个厚重的人字。”这“一捺”(   )
A、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利于南北重归统一
D、 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北通郡涿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运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促成了贞观之治
C、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结束了分裂局面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下面对这一伟大工程 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心是长安
B、 最南端到达今天的扬州
C、 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古人赞颂(    )
A、 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B、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C、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D、 明朝对外贸易的作用
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下列关干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运河中心在长安
B、 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涿郡
C、 是隋文帝的政绩
D、 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大运河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这位作家的观点主要想说明大运河( )
A、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提高了隋朝造船技术
C、 便利了隋炀帝巡游玩乐
D、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下列两图反映从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运河路线发生了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 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C、 政治中心的变化
D、 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 促进了隋朝的统一
B、 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D、 方便调运江南财物,巩固隋朝的统治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指的是(    )
A、 隋朝大运河
B、 都江堰
C、 灵渠
D、 郑国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则材料说明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 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 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隋唐时期,一批粮食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A和B分别代表的是(   ) 

 

A、 洛阳  涿郡
B、 洛阳  江都
C、 长安  余杭
D、 长安  洛阳
有人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下列对京杭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 加强了南北交通
C、 为后世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D、 是隋唐封建盛世出现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