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日期: 2025-04-13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山西吉县柿子滩、河南新密李家沟都发现了距今10000年前的大批文化遗存。这些地方出土的石器都有石磨盘。这类石磨盘的作用主要是加工植物类食物。以上述出土的石磨盘为直接论据,可以探究的论题是(    )
A、 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B、 中原地区阶级的产生与国家雏形
C、 中国古代南稻北粟种植格局探源
D、 原始手工业的起步与发展之探究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    )

A、 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
B、 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公元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自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
A、 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 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C、 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 政府救济的核心是粮食供应
汪圣铎在《两宋货币史》中指出:“交子在当时四川产生,铁钱沉重不便贸易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这是无可怀疑的。”由此可推知,北宋出现的交子(    )
A、 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
B、 取代了市场上的金属货币
C、 导致两宋物价急剧上涨
D、 流通区域仅限于四川一地
明朝在长城沿线的军镇辽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展开贸易。同时,明朝还通过贡赐、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由此可知(    )
A、 明朝为了获取优良战马开放马市
B、 经济互补是民族交流的重要原因
C、 明朝民族交融的方式以战争为主
D、 游牧民族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
A、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 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D、 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
1956年,中央主管财经工作的副总理陈云说:“有同志说夫妻店不算社会主义,我倒是看到社会主义长时间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油盐醋,要吃大饼、油条、汤圆、馄饨。”这表明(    )
A、   保留个体经济成为了高层共识
B、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突破
C、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重中之重
D、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尚在摸索
如图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    )

A、 说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B、 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
C、 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D、 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据统计,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总产量仍高达66949万吨,成功实现“十七年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超出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说明我国(    )
A、 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成效显著
C、 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D、 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6世纪后,欧洲市场上的胡椒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其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
A、 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B、 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C、 欧洲贵族全面接受了美洲饮食文化
D、 食物被赋予了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欧洲人来到新大陆后,由于对面包的需求量较大,而面粉运输成本太高,所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引入了旧大陆的农作物。这一叙述可用于解释(    )
A、 远洋交通工具革新的必要
B、 大麦、小麦在美洲推广的原因
C、 美洲单一农业结构的形成
D、 白人在美洲殖民扩张的动机
对下面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B、 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C、 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
D、 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非选择题(4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1.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快速提高,保证了国家粮食供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