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贵州省习水县2022年九年级第一次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15
中考模拟
积累与运用(26分)
阅读(54分)
阅读

(一)配角

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鸣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上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刺穿严严实实的棉衣,戳得人骨头疼。河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一个个抱着膀子,缩着脖子,上下牙齿打着架,吸溜着鼻子,脸上却绽放着五花八门的笑容。

②这里在拍电影。

③河水缓缓地流着,水面上三三两两漂浮着尚未解冻的冰碴子,一起一伏,优哉游哉。

④根据剧情,女主角失足掉进了河里,大喊“救命”。在河边溜达的配角(一个老年男性拾荒者)闻听呼教声后,没有丝亳犹豫,一跃而起跳进河里,奋力把女主角救了出来。

⑤剧情就这么简单。

⑥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这一幕, 接连排练了两三次,导演都摇头否定了,一脸的失望。女主角的演技倒没什么毛病,问题出在配角身上,就是那个救人者。

⑦第一次,配角听到女主角的叫喊,犹豫了好几秒才跳进水里。按照剧情,不能超过两秒;第二次,配角倒是没犹豫就扑进了河里,遇到冰凌茬子,有意地回避着,好像害怕被戳伤:第三次,配角表现得很勇敢,可惜,脸上的表情倒是不切实际,有点僵硬或者说是漠然,像是在演戏。

⑧别说是导演不满意,连围观的群众也都嗤之以鼻:

⑨“太假。”

⑩“演技太差了。“……

⑪女主角虽然穿着羽绒服,有防护措施,也无生命危险,但在零下十几度的河里呆着,那滋味也不是好受的。哪一次下去不扑腾几分钟?若女主角是个大牌,早甩手不干了。女主角是个没有出道的新手,说得更具体一点,是个在校的学生。此刻,她也不敢多说什么,瑟缩着身子,默默地掉着眼泪,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不知是委屈还是寒冷,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导演不咸不淡地看了女主角一眼,然后命令道:“准备,下!”

⑫女主角忙擦了擦眼泪,甩掉裹在身上的棉大衣,听到导演的口令后,跳进了河里。

⑬此刻,只见岸边的一个拾荒者,看到女主角落水,没等她喊救命,就甩掉手里的蛇皮袋,进了河里。距离女主角还有一段距离。他吃力地游着,脸上呈现出焦急的神色。看得出,他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两只手胡乱扒拉着,属于那种“狗刨式”。他的手被冰凌茬子划破了,脸也被冰凌茬子划破了,却不管不顾,一边还焦急地大叫:“闺女,坚持住!闺女,坚持住!……终于女主角被救上了岸。

⑭围观的群众禁不住鼓掌叫好。

⑮导演也兴奋地跳起来,潇洒地打了个响指,说:“成了!”

⑯然而,很快大家发现救人的老汉不是剧组里的演员。老汉的衣服真的是湿透了,汇集到脚下的水,瞬间凝固成了冰;脸和手上的伤口渗出来的血水也冻住了,不流动了。

⑰导演忙安排人给老汉更换衣服,包扎身上的伤口。

⑱这期间,女主角一直嘤嘤地哭着。

⑲导演拍了拍女主角的肩膀:“没事的,他虽然不是演员,但效果很好,很逼真,这个镜头就算成功了。”

⑳女主角哭得更厉害了。

等到老汉换好衣服、包扎好伤口出来,导演率先开问:“老人家,您是一一

“俺、俺是个捡破烂的,刚好路过这里,看到闺女落水,啥也没想,就跳了下去……”老汉虽然换了衣服,嘴唇还乌青着。

女主角终于停止啜泣,上前托起老汉捆绑着纱布的手:“爸,我对不起您……”她想给老人个笑脸,不料,细碎的泪珠如朝露般挂在了她长长的睫毛上。

“傻孩子,跟爸不要说对不起。”此时,老汉已经知道刚才是在拍戏,开心地笑了。

围观的人都傻眼了。

女主角是老汉的独生女。她考上艺校后,老汉也悄悄到了这个学校所在的城市,他没有别的手艺,只有捡破烂供女儿上学。他怕给女儿丢脸,一直没有去找过她。不过,他曾无数次到学校门口转悠,希望遇到女儿却一次也没有遇到过女儿。今天外出捡破烂,也是碰巧遇到女儿在拍戏。他以为女儿是意外落水,便不顾生命危险跳进了河里。

“大叔……今天您可帮了剧组的大忙。谢谢您!”导演真诚地说道,掏出几张票子给老汉算作酬劳。

老汉拒绝了,说:“只要闺女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顿时,现场又是掌声一片。

还有一个秘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老汉一生未娶,女主角是他收养的弃婴。

原载《河南工人日报》2021年6月19 日

阅读

(二)大脑喜欢“屏读"还是“纸读"

①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屏幕进入人们的视线。屏读(数字化阅读)较之于纸读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

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0%,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读者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比例上升明显。

③屏读方便快捷、低碳环保,只需指尖轻轻一点海量资料瞬间呈现:屏读的视觉效果也日益精美,图文并茂加上动画视频,比印刷出来的铅字更吸引眼球。然而也有不少人对于屏读的兴起忧心忡忡。阅读研究专家曼根通过对网络读者行为分析后认为,屏读主要是略读或者浅层阅读、读者倾向于浏览、关键词识别、一次性阅读、非线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深度阅读的行为甚少,对于长篇幅的文章会避之不及,长此以往会降低一个人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④屏读的来源是新媒体,具有时效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特点,是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纸读的来源是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体,是作者和编辑推敲打磨的结晶,具有严谨性、系统性、文字准确性等优势。如果阅读一则新闻,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里提供充足的资讯;如果阅读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理、逻辑严密的知识,还是徜徉于书页中更为舒畅。

⑤关于人脑对文字信息的处理,科学家根据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给出了简单的文字加工模型,即描绘出相关的活跃脑区:文字首先通过视觉编码传递到视皮层进行识别,然后在联合皮层进行语义联想,联想过程会激活大量的神经元,进而引起情绪反应、推理、反思或表达等行为。无论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还是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其信息处理的过程基本一致。

⑥但是屏读与纸读存在细节上的差异:纸读会伴随着翻书的动作、手指接触纸张传来真实的触觉;很多读者会因此而更倾向于纸读,觉得纸读更加“气定神闲”,有一种踏实的掌 控感和愉悦感,是屏读无法比拟的:除了触觉,我们的听觉嗅觉也在阅读过程中传递着微妙的信息:有些人习惯于听见翻书时的声音,嗅到印刷品散发出来的气息,虽然电子阅读器也在模拟翻书的声音,未来可能模拟书籍的气味,甚至根据文中场景释放出芳香。

⑦研究人员发现,阅读过程中并不是逐字逐句去看字,而是经常出现跳跃,当理解不了或者需要巩固的时候又会往回跳。字体、行宽等差异会对阅读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你习惯了屏读时的“跳跃节拍”,回到纸读可能有点不适应,反之亦然。当然,大脑具有可塑性,阅读习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假如穿越回古代,我们就要适应龟壳上的甲骨文,竹简上的小篆,宣纸上的行书楷书或草书。思想的载体一直在变,人类的文明如河流一般起伏向前。

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应当取长补短、共生互荣,屏读和纸读也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公元前5世纪末,当文字传播正在挑战口头传播时,柏拉图曾表达过担忧:“信赖文字会阻止我们记忆。”数字化阅读的出现,在扩大我们的阅读范围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大脑继续思考:如何去协调这两者的发展,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诉求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得到最理想的阅读体验。

阅读

(三)网络语言暴力

[材料一]

2021年1月12日,有网友在其个人微博发文吐槽某演员是“老赖之女”。此言论一出,引起其粉丝的强烈不满,在原微博下发布大量谩骂评论。不仅扒出该网友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而且还蜂拥至该校官博下留言,要求学校开除她学籍。并威胁该网友称“24 小时内,要看到你微博顶置道歉,为期一年,否则你们学校教务处会接到我的电话”。

[材料二]

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统计表

统计项目

占比

情绪发泄

38.38%

盲目跟风

43.94%

部分人的自我炒作

11.62%

其他

6.06%

[材料三]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主要呈现以下表现形态:一是散布谣言等虚假信息。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通过不负责任的恶意传播,不仅侵害当事人的名誉和人格,还会成为触发公共事件以致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粗暴的谩骂和攻击性言论。对一些未经证实的事件或对社会上的不满现象,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过激言论,这些语言超越了正常的理性范围,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名誉损害,影响社会稳定。三是恶意滥用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一旦被恶意滥用,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选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群体极化”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提出的概念,指群体成员中原本已经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使得观点或态度向着某种极端方向转化,即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激进。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给产生“群体极化”效应提供了一个极其方便的平台。

首先,由于互联网的互动性,个人可以只接受特定的信源提供的特定内容,与特定的个体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用户的自主性。但另一方面,这不仅限制了个人的视野,还造成了极化效应,使得个人的行为观点变得更加极端,最终引发网络暴力。

尤其是当前网络赋予用户的匿名性,使得网民淹没在人群中,处于一种没 有社会约束力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得他们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毫无顾忌地宣泄着非理性的情绪。

在此类事件中,负面消极的情绪比正面积极的情绪更容易被大家所分享,偏激的观点会不断地被更多人接受,再通过不同的社交平台持续扩散,进而又传播给他人。

(摘自网络)

网络不是超拔于现实的“虚拟社会”,“键盘侠”必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后果。此前,广东一位网友就因发动人肉搜索,被以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也提出,“从司法的角度,对网络暴力给予重拳打击”。细化相关法规、加大惩戒力度,只有让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得到深刻教训,才能破除法不责众的想象。在完善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呼唤道德文明在网络层面上的回归。比如,韩国民间发起的“善意回帖”运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树立起友善的网络观念。

(摘自《北京日报》)

综合性学习(10分)
作文(书写5分,作文55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