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在大运河的船头思接千古
①万万没有想到,在2020年8月19日,我竟有幸登上大运河的游船,在向往已久的大运河上游了一回。我们早上从济宁的码头登船,顺河南下,行了将近3个小时,行程100多公里,中午时分到了位于微山湖中央的南阳古镇。一路上,我一次又一次伫立船头,迎万里长风,观两岸风景;听水波新韵,发思古之情。
②最早,听祖父说,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的。他开凿运河是为了方便到江南掠夺财富,或到扬州、苏州、杭州等地游乐。在开凿大运河期间,隋朝统治者仅在河南就征集了上百万民工。不少民工一去不返,不是累死在工地上,就是病死在工地上。大运河最初留给我的认识是一条血泪之河、苦难之河。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一些历史知识的了解,我的看法有了变化。我国历史上之所以多次出现南北割据的局面,而很少出现过东西分立的情况,一个主要原因,是东西有长江、黄河、淮河等几条江河的贯通,南北则有几条江河的阻隔。运河的开通,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命脉,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对国家的统一也功不可没。从这些意义上说,大运河是一条贯通之河、统一之河。
③对大运河知道得多了,我便产生了一个愿望──坐船到大运河上游一游。这次竟然梦想成真了,不但有机会坐船作运河之游,而且要游向远方,一游就是好几个钟头,这怎能不让人大喜过望!
④一上船,我就迫不及待地到船头的三角甲板上站着去了。天空中有一些薄云,阳光不能直射到甲板上,天气一点儿都不热。船行带风,风吹扬着我的头发,鼓动着我的衣襟,风里洋溢着清凉的水意。其实船开得并不是很快,声响也不大,静静的,给人以船在水面滑行的感觉。【甲】河水微微有些发蓝,河面上有浮萍的叶片和细碎的绿藻漂过。紫燕在水面掠来掠去,不时点一下水,点出一圈圈涟漪。在岸边飞行的还有白鹭,白鹭飞行时伸着长腿,边飞边发出歌吟般的鸣叫。河水丰盈,河面宽阔,岸边升腾着一些雾气。河两岸是不断移动的风景,有树林、庄稼、湿地,还有河汊子。河水淹到了柳树的半腰,我听见有蝉在树上鸣叫。【乙】岸边的浅水处,有穿红衣服的女子,用竹竿撑着小木船,像是在采摘菱角。有男子坐在岸边遮阳伞下,专注地在河里钓鱼。男子光着膀子,脖子上搭着一条白毛巾。有一条机船从对面开过来了,船上坐的有男人,也有女人。我还没看清船上装载的什么货物,船就开了过去。
⑤往事越千年,望着不断流向远方的逝水,我不知不觉间有些走神。两千多年来,那些满载着粮食、煤炭、绸缎、茶叶、美酒等货物的船只,在济宁过闸停留后,又装载上了厚重的儒家文化,南去北往。那些民工早就化为泥土,但他们所建的运河还存在着,流淌着,而且继续发挥着航运作用。眼前的运河又流淌成一条永恒之河、福泽后世之河。我仿佛看见,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工地上挖河。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喘着粗气,全靠锨刨、背驮、肩挑,像成群结队的蚂蚁一样,一点一点从低处往高处搬土。不少人累得倒在泥水里,他们爬起来,撩起衣襟擦去汗水和泪水,再接着往上搬土。
⑥船继续南行,河面越来越宽阔。伴着丛生的芦苇、香蒲和大片的荷花,我们来到了南阳镇。它被称为“运河第一古镇”, 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康熙、乾隆皇帝曾多次在镇上驻跸,镇上留有皇粮店、清代钱庄、雕花戏台、皇帝下榻处等30多处古迹,2014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镇上顺河成街,桥街相连,以船代步,渔舟唱晚,显示出“江北水乡”的神韵。
⑦遥想当年,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六下江南,大运河上船队浩荡,旌旗飘扬,那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当然,他们反复下江南,并不仅是为了展示他们的威仪,更是巡视河务,加强漕运的需要。多少年过去,水已不是过去的水,船已不是过去的船,岸已不是过去的岸,但这条历史的长河还在续写着新的历史。
⑧下了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大运河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史诗。不必讳言,随着铁路、公路和海运的不断发展和发达,运河作为我国内陆的水运航道之一,已退居交通运输的次要位置。但是,我们仍要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因为运河文化体现着中国人民的开拓进取、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创造精神。
(取材于刘庆邦的同名文章,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