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三)

日期: 2025-03-30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 汉武帝统一思想,稳固统治
B、 汉武帝实行推恩,解除威胁
C、 秦皇汉武很相似,统治残暴
D、 汉武帝昏庸无道,奢侈残暴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太宗(   )
A、 善于纳谏,从谏如流
B、 重用人才,改革吏治
C、 重用酷吏,严刑酷法
D、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下图是元代青花瓷出土地点示意图。据其分布范围可知(   )

A、 元朝的制瓷工艺领先于世界
B、 元朝的海上交贯联通欧亚非
C、 元代的海陆交通都非常发达
D、 元朝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 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具有空想性
B、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C、 太平天国的失败源于时代局限性
D、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这说明(   )
A、 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洋务运动摧毁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 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触及了旧制度
D、 洋务运动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革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表明辛亥革命(   )
A、 解放了思想,促进了平等意识的觉醒
B、 推翻了专制,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推翻了帝制,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D、 启蒙了思想,实业救国成为思想潮流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说明(   )
A、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并未获得外援
B、 抗日战争期间,外援成为取胜关键
C、 战争能否胜利,关键在于中国自己
D、 战争能否胜利,美苏等国漠不关心
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确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这说明(   )
A、 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跃进大别山,有利于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C、 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决战序幕
D、 跃进大别山,有利于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对下图解释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B、 农业合作化使经济呈直线发展
C、 “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 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曲折发展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充分说明(   )
A、 政策与科技的力量
B、 农业发展的偶然性
C、 杰出人物的决定性
D、 农业发展的曲折性
“哥伦布到达海地以后,在那里建立据点,把欧洲的先进武器——大炮和火枪带到了岛上,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促进了东西方物种大交换
C、 加速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D、 伴随着血与火的侵略扩张
“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 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罗马帝国扩张带来的灾难
B、 贩卖黑奴贸易的灾难影响
C、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表现
D、 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815年俄国的工厂为4189个,到1858年增至12256个。工人人数由1804年的224882人增至1860年的859950人,其中雇佣工人占61.4%。在纺织工业和丝织工业中,农奴劳动已完全被雇佣劳动所代替。这反映了俄国(   )
A、 农奴制改革加剧了人民经济的负担
B、 农奴制下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起来
C、 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统一
某同学在历史人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图片,下列最符合他研究主题的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B、 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C、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 亚非拉人民的反抗
“1919年上半年,一群经验丰富、用意良善、睿智的政治家聚集巴黎,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与会者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这本该是一场旨在结束战争的论战。”这表明(   )
A、 巴黎和会未从根本上解决列强间的矛盾
B、 巴黎和会旨在解决列强之间的根本矛盾
C、 巴黎和会召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未结束
D、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列强带来了丰厚利益
下图中美国为了应对国民生产总值跌入低谷的措施是(   )

A、 走上法西斯道路
B、 挑起了世界大战
C、 进行旧体制改革
D、 进行城市化建设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大一统思想是中国文化核心理念之一,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梁襄王问我)“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译自《孟子》

材料二:

秦半两铜钱图片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指出:“从历史记载来看,秦以前,华夏族称它的祖国为中国,中国是华夏各国的总称;秦以后,中国扩大为当时境内各族所共称的祖国。所以,中国这一名词的涵义就是祖国,……朝代由兴有亡,一个代替一个,中国本身总是存在着,并且发展着。”这段话刻刻的揭示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而不可分割的历史根源。

——陈喜波、韩光辉《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