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文科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数据的文科。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经史子集原为图书分类,虽然也具有稀薄的学科分类意味,但毕竟和现代学科分类有巨大距离。
从“五四”前后至今,我们先后三次向欧美苏大规模地移植了人文社会科学体系。这对中国传统学术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场深刻的学术革命,填补了现代学术空白,但“言必称希腊”的弊端也使其具有了浓厚的西方气质。中国文科各领域都面临着从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向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转型这一挑战或任务。
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交叉或科际融合,甚至走向一些新生的文科门类,这是学科发展下一步要解决的一个方向性问题。分科治学是现在所有学科的基本存在方式,这个方式本身没问题。不分科,我们没办法实现专业化、专门化;而没有专业化和专门化,研究根本无法深入。但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更强调学科联合、学科融合、科际融合,乃至现在的新趋势不是“联合”“融合”“整合”的问题,而是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带有交叉性质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等。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刻变迁,跨学科的团队将是未来文科科研的主要组织形式,如同分工单干曾是以往文科科研的基本形式一样。
学科存在的终极根据是为了解决问题。但现在我们的学科建设如同一个外科大夫一样,他成天打磨自己的手术刀,你看我这手术刀多好,多漂亮多精致多豪华多锋利,但他忘了手术刀的存在是为了救死扶伤。最近几十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了学科自身的存在,而忽视了对问题的解决。未来新文科建设的重心就是弱化学科,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而不是以学科为平台切割问题。譬如说研究乡村社会的转型,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政治学问题、法学问题、人类学问题、历史学问题,甚至还是农学问题、气象学问题等等,任何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
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可能将会成为未来新文科的突出特征。近40年来,几乎每个学科都在追求“学术独立”,主张“为学术而学术”,以致放逐了现实和时代,最后则整体遁入象牙塔中。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没有“现实”就没有任何“学术”,“学术史”演变的最大动力、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不是学术自身而是“外部现实”。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为学术而学术”的时代看来已趋向终结,与现实、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缔结更加紧密的新关系,似乎将攸关每个学科的新生命,构成“新文科”的最鲜明特征。
(摘编自王学典《何谓“新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