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联考模拟试题

作者UID:19708797
日期: 2024-12-25
高考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不只是具体的学识,甚至包括气质、教养与趣味,金庸都比许多新文学家显得更像传统中国的“读书人”。五四一代新文学家中,像周氏兄弟那样学养丰厚的,并不少见;问题是,三四十年代以后,从事新文学创作的,更强调“生活积累”而不是“文化修养”。这里有家庭经济及教育水平的限制,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五四新文化思潮对传统中国的激烈批判,使得以“进步”自居的后生小子,往往低估了祖先的智慧与才华。不能说没读书,也并非真的把线装书统统扔进茅坑,而是以西方文化剪裁中国文化的大思路,使得作家们普遍对传统中国缺乏信心与兴趣。

金庸曾直截了当地称:“也有人问武侠小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我觉得大概是武侠小说比较根据中国的传统来着手。”章回小说的结构方式、简洁高雅的文学语言、再加上描写的是传统中国的社会生活、小说中体现的又是国人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念,金庸的武侠小说于是流及四方。

具体到对武侠小说的评价,新旧文学家更是如同水火。这里必须将近在眼前的庚子事变的惨痛教训考虑在内。郑振铎称“‘新人们’,是竭了全力来和这一类谬误的有毒的武侠思想作战的”,原因是义和团的降神仪式及“刀枪不入”记忆犹新,不由人不对其“使强者盲动以自戕,弱者不动以待变”保持高度警惕。同样将关于游侠的想象作为“民族性”来理解,金庸与郑振铎的态度截然相反。金庸称“注重‘人情”和‘义气’是中国传统社会特点,尤其是在民间与下层社会”;“武侠小说中的道德观,通常是反正统,而不是反传统”。大力张扬处于民间的,反正统的游侠精神,在金庸看来,符合现代人对于传统的选择与重构。

游侠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精神,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作家,会有截然不同的诠释;但这并不妨碍游侠对于中国文人的巨大感召力,不以武侠小说见长的张恨水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有一段话值得关注:倘若真有人能写一部社会里层的游侠小说,这范围必定牵涉得很广,不但涉及军事政治,并会涉及社会经济,这要写出来,岂但震撼文坛而已哉?张氏心目中理想的武侠小说是“不超现实的社会小说”,故将目光锁定在“四川的袍哥、两淮的帮会”上,老劼人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大波》等,倒是以四川袍哥为主要描写对象,但其对于传统中国文学的借鉴,取艳情而非武侠。李君虽则对游侠精神、世俗生活以及民间帮派深有体会,却不曾跨越雅俗之门槛,介入武侠小说的写作。

游侠精神之值得关注,与武侠小说的发展前景,二者并不完全等同。金庸的成功,既是武侠小说的光荣,也给后来者提出巨大的挑战:武侠小说能否再往前走?大作家的出现,可以提升一个文学类型的品位。这自然没错,可还必须添上一句:能否继续发展,取决于文类的潜力及预留空间的大小。从《三侠五义》到《笑傲江湖》,一百多年间,武侠小说迅速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侠义小说之在清,正接宋人话本正脉,固平民文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者也”,“惟后来仅有拟作及续书,且多溢恶,而此道又衰落”。金庸等人的崛起,又使得此“宋人话本正脉”再度接续,且大有发展余地。

或许,武侠小说的出路,取决于“新文学家”的介入(取其创作态度的认真与标新立异的主动),以及对传统游侠诗文境界的吸取(注重精神与气质,而不只是打斗厮杀)。应该说,金庸已经这么做了,但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毕竟,对于史家与文人来说,游侠精神,是个极具挑战性且充满诱惑力的“永恒的话题”。

(节选自陈平原《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李修文

那年春天,在云南,一座小县城里,他见到过一只猿。为了谋生糊口,他跟着几个人来这里,劝说一位企业家给他们投资拍电影,企业家好吃好喝地招待,但就是不松口。这几个人反正也吃了上顿没下顿,干脆便乐不思蜀,成天在小旅馆里睡到黄昏,天黑之前,再赶到企业家的庄园里去喝酒,他们来的时候,花都还没怎么开,倏忽之间,不管走到哪里,梨花樱花海棠花的花瓣已经落得人满身都是了。

小旅馆所在的巷子走到尽头,再往西,过了一个废弃的水果市场,就来到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动物园。据说,这动物园是民办的,即将改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但是手续还未齐全,所以,就还有一天没一天地开着,那些孔雀、大象和云豹,也只好有一天没一天地继续在这里打发时日。

一旦起得早,又或心乱如麻的时候,他便去看那些无所事事的动物,当然,他并不买票进园子,每回都只是远远地站着,隔着铁栅栏去眺望它们,大多都只是影影绰绰,但是,他知道,自己根本不需要将它们看得多么清楚,似乎是,只要看见动物们是在厮混与无所事事的,他就放心了,因为瞬时之间,他也原谅了自己的厮混与无所事事。

话虽如此,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虚终究还是如影随形:花瓣们落下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朵落在他身前,他便用脚去踩,神经质般,一脚一脚地,直到将花瓣踩成了齑粉和烂泥。

然后,他就看见了那只猿——一个下雨天,他亲眼见到它被五花大绑运进了园子,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毕竟,初来乍到有可能令它愤怒。哪里知道,他天天去看,发现它天天被绑着。直到他在铁栅栏外面遇见饲养员,终于忍不住好奇,去问他,那只猿,为何在这里是这般下场。哪里知道,饲养员竟然对他说:那只猿,是一只终日里都在寻死的猿。来这园子之前,它在四川的一个游乐场里,成天表演钻火圈和踩自行车,在观众鼓掌的时候,它还得作揖和做鬼脸,一只被驯养过的猿,过这样的日子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可是,那只猿的自尊心却特别强,从第一天登台表演,它就不愿意,不驯服,终于有一天,它就开始寻死了,好几度被人救下,但它却执意要死,没办法了,游乐场的老板将它送给了眼前这座园子的老板,可是,新老板也拿不准它会不会再寻死,只好一样将它终日里五花大绑起来。

他被震惊了,不知道被什么人砸了一拳,这一拳砸得他的太阳穴炸裂般疼痛。自此之后,管他是在喝醉了的迷幻中,还是在睡着之后的梦境里,饲养员对他讲起过的一幕,便不时在他的脑子里电影场景一般闪过:游乐场,暴雨,闪电,高耸的假山上,那只猿,爬到了假山的顶峰,闭上眼睛,而后,头朝下,纵身一跃,跌入了山下;但它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死,而它只是要死——它爬起来,重新上山,仍然是暴雨,闪电,仍然是闭上眼睛,头朝下,纵身一跃。

它始终都没死成,然而,它竟然一直都还在寻死。

夜晚里,他又和同伴们一起,去企业家的庄园里喝酒,企业家叫来了一帮姑娘跟他们喝,自己却并不喝,为了让企业家早日痛下决心,他和同伴们一如既往,全都拼尽了气力去和姑娘们喝酒,间或还要给企业家说上几个段子。他不擅长讲段子,只好一次次起身,给那些姑娘敬酒,第三轮敬过的时候,一道闪电当空而下,照亮了庭院,还有庭院里的假山,他打了个冷战:闪电里,他似乎见到那只猿就站在假山之巅。

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像个小丑,而且,那只猿正在见证着他如何扮演一个小丑,他竟然慌张得要命,差点捂住自己的胸口,只好硬下心肠,对幻觉视而不见,再去敬酒。又一轮敬过,他坐下来,面红耳热,喘粗气,身边的同伴,还有那帮姑娘,尤其是那帮姑娘们,大都喝得神志不清了。这时候,企业家端起了酒杯,让他和同伴们先走,他自己接着和姑娘们喝。

走出来后,他在假山底下摔倒,接着呕吐,呕吐的间隙,一抬头,他又看见了那只猿,那只猿也冷漠地看着他,他们对视着,但他知道,他正在被鄙视。

也许是,他需要更加真实地被鄙视,大雨中,他竟然丢下同伴,一个人发足狂奔,奔向了那座隐秘的、无人问津的动物园。

铁栅栏上了锁,他就去攀爬那铁栅栏,雨水滂沱,闪电接连而下,掉落在地上好几次,他仍然一心一意地去攀爬,看上去,他就像一个心如死灰的盗贼,临死之前要再大捞一把;越过了铁栅栏,他在黑暗里环顾,辨认了好一阵子,总算找到了那只猿被关押的所在——一座高大的、从前曾经关押过长颈鹿的铁笼。铁笼的一步之隔,有一棵苦楝树,他便马不停蹄,跑到苦楝树下,抹去脸上的雨水,现在,他终于可以领受真实的被鄙视了,似乎唯有如此,他才能够继续自轻自贱,才能跟自己说:什么都没用的,继续这么混下去就好。

然而,那只猿根本不曾理会他,它只是安静地端坐于铁笼之内,全身上下都是湿漉漉的,它当然看见了自己,但却跟没看见一样,在它眼里,似乎众生已然平等,他和一株苦楝树别无二致。这下子该怎么办呢?他未能满足,但却也不至于去激怒它,就横下了一条心,持续不断地去和它对视,也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他终究未能在那只猿的眼神里找出自己和苦楝树的区别。雨越下越大,他不断地打着寒战,一个闪念袭来,他的身体里却骤然生出了崭新的震惊:实际上,他有可能真正是配不上那只猿的鄙视的——现在的它,是尘缘了断的它,是一身清凉的它,所谓的隘口与关卡,它早已渡过了,证悟和执迷,故乡和他处,等等等等。确切的是,这世上的一切语词,语词背后的迷障,都和它一干二净了,现在的它,只剩下死亡一件事。

雨水继续浇淋苦楝树和他,当然还有那只猿,猛然之间,他开始仇恨那只猿,他嘲笑它:想死还不容易吗?你倒是绝食啊!说来说去,你还是智力不够,绝食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想到嘛!可是,一念既罢,他觉察到了自己的脏,于是,他如坐针毡,在雨水里茫然四顾,最终,他仓皇着,从苦楝树底下跑出去,再次翻越了铁栅栏,一步步,落荒而逃。

【注】①节选自李修文《猿与鹤》,有删减。

古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叙迁幸之由状

[唐]陆贽

臣前日蒙恩召见,陛下叙说泾原叛卒惊犯宫阙 , 及初行幸之事,因自克责,辞旨过深。臣奏云:“陛下引咎在躬,诚尧、舜至德之意,臣窃有所见,以为致今日之患者,群臣之罪也。”陛下又曰:“卿君臣之礼,不忍归过于朕,故有此言,然自古国家兴衰,皆有天命,今遇此厄运,虽则是朕失德,亦应事不由人。”未及对诏之间,陛下遂言及宗祧,涕泗交集,主忧臣愤,人理之常,情激于衷,不觉呜咽。旋属游瑰请对,臣言未获毕辞,今辄上烦,以尽愚恳。

臣所谓致今日之患,是群臣之罪, 非敢徒饰浮说,苟宽圣怀,事皆有由,言庶可复。自安史之乱,遗患未除,朝廷因循,久务容养,事多僭越,礼阙朝会。 ……陛下急于靖难,累遣东征,边备空虚,亲军寡弱,寻又搜阅私牧以取马,簿责将家以出兵。

凶卒鼓行,白昼犯阙。重门无结草之御,环卫无谁何之人。自古祸变之兴,未有若斯之易。陛下有股肱之臣,有耳目之任,有谏诤之列,有备卫之司,见危不能竭诚,临难不能效其死,所谓致今日之患,是群臣之罪者,岂徒言欤?

圣旨又以家国兴衰,皆有天命,今遇此厄运,应不由人者,臣志性劣,学识庸浅,凡是占算秘术,都不涉其源流,至于兴衰大端,则尝闻诸典籍。……盖人事著于下,而天命降于上,是以事有得失,而命有吉凶,天人之间,影响相准。人事理而天命降乱者,未之有也;人事乱而天命降康者,亦未之有也。

臣闻理或生乱乱或资理有以无难而失守有因多难而兴邦理或生乱者恃理而不修也乱或资理者遭乱而能惧也。今生乱失守之事,则既往不可复追矣;其资理兴邦之业,在陛下克励而谨修。当至危至难之机,得其道则兴,失其道则废,其间不容复有所悔也。

泾原乱兵,仓卒犯禁,盖上玄保祐陛下,恐陛下神武果断,有轻天下之心,使知艰难,将永福祚耳。伏愿悔前祸以答天戒,新圣化以承天, 勿谓时厄运而自疑,勿谓事不由人而自解。勤励不息,足致升平,岂止荡涤妖氛,旋复宫阙而已。愚臣不胜区区忧国奉君之至,诚有所切,辞不觉烦。伏惟陛下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直,千虑一得,或有取焉。谨奏。

(选自《陆贽集》,有删节)

[注]①迁幸:帝王迁居他处。陆贽,唐政治家。②建中四年(783年),藩镇作乱,唐德宗发泾原兵救襄城。军士冒雨而来,五千兵至京城,希望能得重赏,未果,只有一些粗食作为慰劳。众军士大怒,于是发生哗变,立太尉朱沘为秦帝。陆贽随德宗避乱,出奔奉天。泾源,在今甘肃省。奉天,今陕西乾县。③宗祧:宗庙。④游瑰:韩游瑰,德宗朝大臣。

作文(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