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15——生物的进化(1)

日期: 2025-04-10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 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 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关注的问题。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行为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 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 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 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
B、 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
C、 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 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
B、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
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B、 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 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 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C、 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D、 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 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 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
D、 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
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 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 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B、 种群中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 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共同进化的现象
D、 水葫芦大量生长提高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 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 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突变基因丰富了人类种群的基因库
B、 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
D、 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几率下降
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 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 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 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 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 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 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综合题

实验探究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