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17——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日期: 2025-03-31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 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 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 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 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 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
B、 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
C、 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
D、 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
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 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 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 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mmol·L-1 , 胞外液约为4mmol·L-1。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K+浓度为4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
B、 当K+浓度为150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
C、 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
D、 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在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 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 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 下丘脑产生的TRH刺激垂体分泌TSH,TSH的增加抑制TRH的释放
D、 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
如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肠激素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 内分泌腺细胞不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C、 图中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
D、 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运输途径
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兴奋则会引起的人兴奋
B、 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 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 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 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 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 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重摄取或被酶降解。临床上可用特定药物抑制NE的重摄取,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NE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动作电位
B、 NE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形式传递信息
C、 该药物通过与NE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
D、 NE能被突触前膜重摄取,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双向传递

多选题

综合题

实验探究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