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8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历史诸王朝各有特点,与以下示意图中①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    )

A、 制礼作乐,封邦建国
B、 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 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D、 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纪念玄奘的特种邮票。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正确的是(    )

A、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 西游天竺,译介佛经
D、 平定叛乱,开疆拓土
宋太祖在位17年科举取士347人,宋太宗在位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 1457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宋太宗此举(    )
A、 发展科举制提升了文官地位
B、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 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D、 分割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
下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依据右侧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内容推断。该历史人物传记名应为(    )

A、 《李世民传》
B、 《赵匡胤传》
C、 《忽必烈传》
D、 《朱元璋传》
通过下面两本连环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详细了解中国古代(    )

A、 抵御外敌的抗争
B、 监察制度的演变
C、 民族交融的历程
D、 农民运动的发展
下面是明清时江南松江府一带的米价变化表。这一变化表明(    )

A、 政局变化影响经济发展走势
B、 粮食产量大大增加
C、 高产作物引进致使物价下降
D、 赋税改革成果显苦
用年代尺梳理历史事件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下列年代尺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B、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C、 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D、 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
下面是明清时期晋商(山西籍的商帮)和徽商(安徽籍的商帮)的主要经商路线图。这说明,明清时期的商帮(    )

A、 形成全国性的贸易网络
B、 活动范围远达中亚地区
C、 拥有了雄厚的商业资本
D、 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谭其骧在《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中指出:清朝实现全国疆域的统一,先后统一了满、汉、蒙等族及其统治的地区,实现互动交融。据此可知清朝(    )
A、 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终形成
B、 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 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开发与管辖
D、 基本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

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北京城是元明清时都城,古都北京的发展见证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辽朝取得了燕、云十六州,随即把幽州(今北京)作为陪都——南京。来自宋朝统治区的各种商品先要运到这里,而北方草原牧区的各类产品也都在这里集中交换。南京的南面通过宋辽榷场保持“互市”,北面通过榆关路、松亭关、古北口路和石门关路等驿道,和高丽、西夏乃至西域地区保持商业联系。南京市场上,铜钱广泛流通,铜钱除少量自铸外,大部分自北宋流入。由于经济的发达,南京成了辽朝主要的财赋供应地。

——摘编自《北京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都城建制多“择中立都”“择中立官”。金灭北宋后,金统治者认为“燕京乃天地之中”“仪礼之所”,1151年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营建金中都,1153年徒都于此。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组成,皇城位于外郭城之内中部偏西,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形成“三重城”格局,新建城市采用了开放式的街道。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宫城中央,以此为基点,向南依次为大安门、应天门等,构成金中都中轴线。“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

——摘编自刘庆柱《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材料三:古代北京凭借着发达的运河、海运和陆路交通体系,既沟通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又连接着蒙古草原、东北大地。北京地区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过渡地区,是两种文化的融汇之地。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沟通,才进一步发展与巩固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元代以大都作为首都,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步骤。明、清迁都北京,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治稳定和国家统一。元明清以来,随着统一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北京地区进一步成长为中国统一政权的都城所在。

——摘编自高福美《古都北京建都过程考论》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