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山西省孝义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5-01-10
期末考试
读·书(12分)
读·思(38分)
读·写(70分)
阅读宋以柱的小说《猪蹄的故事》,完成问题。

老沈是煮下货发家的。下货就是猪的肝肺心头蹄肠。

老沈从不多煮,一天煮一锅。煮好了,捞在大盆里。大盆放在石案上,冒着腾腾的香气。桥上走着的人,一耸鼻子,嘿,老沈的下货出锅了,一拐弯,就下了桥。

不是每天都能卖完,天有小雨小雪,或者逢二七赶集日(集市在另一个方向),会剩下一点,或者两只猪蹄,一块猪嘴,大半块猪肝,老沈自己下酒。剩下的多了,第二天也不再卖,家里人心疼,老沈就生气,把剩下的猪下货,“呼”,扔河里了。河里的鸭子嘎嘎嘎叫起来。河边溜达的黑狗,一个鱼跃跳进水里。

老沈赚了钱,盖起了二层楼,像模像样开了酒店。盖楼欠了不少钱。他那胖媳妇着急,一天天叹气。老沈不急,用地瓜干辣酒,把自己的脸喝得红通通的,对她媳妇说,人活着就是要不停的忙,忙地里的粮食,秋收冬藏,忙开酒店开小卖店开油坊,不能闲下来,早早还完欠账,那不就闲着了?如果整天闲着,那不就是没用了?没用了,那还让你活着干吗?

这番话,被来啃猪蹄的镇党委书记听到了,在职工大会上,拍了好几次桌子,说你们还不如一个煮下货的人思想水平高,如果没事可做了,那还让你活着干嘛?

那时候,我的单位在那个镇上,单位不大,七八个人,只有我是外镇的,一下班,都纷纷回家,或是出去喝酒了。我顺着一条土路,向南,走十几分钟,过十字路,就到了老沈的店。老沈看到我,知道我不是买猪嘴猪蹄,是闲了找乐,就拿过马扎,茶碗,纸烟,我俩也没多少话。我抽烟就从那时候起,一直抽了二十多年。

那一次,看到老沈店里,坐着一位老哥,前胸阔大,裤脚在膝盖以上,腿肚子凸出紧绷,脚脖子得俩手掐过来。低头朝外,脸黑红,一件粗布上衣布满白碱,是个下苦力的人。左手掐着一摞煎饼,右手举着一个猪蹄,面前桌子上,一块乌黑的辣疙瘩咸菜,一缸子茶水,缸子是老物件,红漆着“为人民服务”,是伟人的笔法。

我说他的左手掐一摞煎饼,一点也不夸张,至少是三个以上的煎饼,被他掐在手里,一口下去,就把三个煎饼咬透了,嘴稍微一撇,把一大块煎饼,咬在嘴里,剧烈地咀嚼起来。待他一伸脖子,咽下去,端起茶杯,喝一口,水在嘴里转了一个圈,咕咚又咽下去。举起右手里的猪蹄,认真地看着。那只猪蹄,已经被他啃得没有猪蹄的样子了,猪蹄的脚脖子位置,已经被他啃完了,森森的白骨,被当做了把手,他短短的五指,牢牢地抓住了猪蹄的白骨,现在他要啃猪蹄的脚心。我还是第一次见有人如此啃猪蹄,他把猪蹄的脚心放到嘴上,狠劲一口,就把猪蹄心连同肉筋咬下来,毫不客气,也很果断,像老虎钳夹断一根钢筋,嘎嘣一下,就把一大块猪蹄心肉,裹进了嘴里,他先是用力咀嚼了一阵,待完全咽下去后,不等喝水,就骂开了:“X个巴子,老沈你能把猪蹄煮的再生点吧?”老沈嘿嘿笑了,却又给旱烟呛了一口,吭吭吭咳了好一阵,使劲喘上口气,才说:“肉有六分熟,才能啃出香味来,十分熟,就没有香味了。”那人不再说话,开始咬煎饼,一口咬透三个煎饼,像一条小蛇咽下一只大老鼠,眼看着煎饼从脖子里往下落。

接下来,他吃猪蹄的脚趾,简直是在表演啃猪蹄。他干脆放下了煎饼,还是用右手抓着猪蹄,把猪蹄送到嘴上,一口咬住一个猪蹄趾,“咯吱”,从筋骨连接处,干净利索地咬下来,在嘴里转一圈,把猪蹄趾上的碎骨头,一一吐在地上,再去吃下一个猪蹄趾。待全部啃完,“啪”把整块的骨头扔脚下。骨头上不见一丝肉。这才拿起煎饼继续吃。一只玩骨头的小土狗,悄悄凑上去。

老沈把卷烟,搁在桌子一角,站起来,到碗盘架上,拿一只大海碗,舀上一碗肴肉老汤,想了想,又抓一把碎肉放碗里,撒点芫荽末,搁到那人面前。那老哥把半摞煎饼摁进碗里一蘸,煎饼软了,塞嘴里咽下去,三两次吃完,端起碗咕咚咽下去。拿搭在肩上的汗衫,擦一把嘴脸。骂了一句:“X个巴子,汤齁咸。”把老沈递过去的烟挡住,站起来往外走,才发现他这么矮,像是往外滚。

“不给钱?”我给老沈递烟。

老沈笑一笑说:“三五天来啃一个猪蹄,半年结一次账。”

老沈看他拐过屋角去。收一下碗筷,撵走了小土狗,打扫一下地上的碎骨。看了看我,说:“下苦力的,两千斤石头,从山上推下来,安乐镇上没几个。俩男一女三个孩子,没一个是自己的,都是老婆带来的,一个高中一个初中一个小学,老婆还是个痨病秧子。慢慢熬吧。”

调离那个单位,又回去公干。想老沈了,去那儿坐了坐。抽了很多烟,说了很多话,才知道那个人推石下山,车闸断线,给车拖倒了。

“临咽气了,还托人把我喊去,给我二百块钱猪蹄钱。”老沈看着马路那边的河汊。河汊里有几只鸭子,一会儿把鸭头插水里,一会儿抬头看我们。

“收了?”我看着老沈。

“收了。”老沈说,“前年,他家二小子考了学,我托人送去三千块钱。”嘬起嘴唇来笑笑。

我冲老沈抱抱拳。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

【材料一】

  在数字阅读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很多人担心纸质书终会被电子书取代,现实情况怎样呢?下面两组数据出自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通过对这两组数据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神经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发现,人类大脑借助空间形成认知地图,进而产生记忆。比如我们搬新家时,会先观察周围环境的空间构成,此时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编码形成一幅幅认知地图,新家的位置通过空间定位被记住。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记忆一本书的内容也需要依赖定位的方式。两组受试者分别通过电子设备和纸质书阅读一个篇幅约三十页的故事,相比较而言,那些拿着纸质书阅读的受试者,不仅能够更准确地排列整个故事中主要情节的先后顺序,而且能够更准确地回忆起具体细节出现在三十页书的哪一部分。这是因为读纸质书时,双手感知到的物理变化是与故事进程相伴发生的,这些变化经由皮肤和肌肉的感知,连同双眼可见的信息,构成了阅读者定位书中内容所处位置的线索。而在阅读电子书时,却不存在除视觉之外的其他感觉线索来辅助我们记忆故事内容,读者大脑中难以构建认知地图,无法形成空间记忆,它所承载的内容自然不易被提取。

记忆心理学有一个原则:线索越多、越丰富,记忆越容易被提取。因为大脑中表征空间认知地图的海马体,同时也表征着多种感觉经验。海马体与大脑皮层构成一个交互网络,前者作为一个指针,终生参与长时情景记忆的提取。纸质书从封面装帧到内文排版乃至纸张油墨的选用都各不相同,这些视觉元素也构成了重要的记忆线索,随时准备着被我们调用。然而我们阅读电子书时,其所有书的字体、字号乃至排版格式都是系统统一设定的,我们很难利用差异化来进行记忆。

【材料三】

很多人对纸质书的迷恋,源自书的气味。新书的气味主要源自印刷用的纸张、油墨和装订用的胶黏剂,不同的书选用不同的材料导致其气味各不相同。旧书的气味主要源自纸张中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书香”来源。

我们何以精细地分辨出不同书的气味?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研究发现,整个嗅觉受体基因家族包含约一千种基因,这使得人类可以分辨多达一万亿种不同的气味。而且在各种感觉信息里,只有嗅觉信息不需要经过丘脑的中继,而是经嗅球直接传入嗅觉皮层以及杏仁核、海马体。杏仁核主司情绪记忆,海马体主司前文提到的空间记忆,两者还存在交互作用,而嗅觉与它俩有着得天独厚的亲密关系。所以,跟视觉或听觉记忆相比,嗅觉记忆不仅难以遗忘,而且不容易受到干扰,可见嗅觉记忆对于读书更为重要。比如你读一本紧张刺激的侦探小说,这本小说带有的书香气与你阅读时的情绪发生联结。某日碰巧你又翻出这本书,闻到书香,你会条件反射般激起自己当年阅读时的紧张情绪,进而帮助你回忆它的情节。

【材料四】

阅读并非写在基因里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后天习得的。人类在阅读时,一边用眼睛“看”,一边也在默默地“读”,即默读。大脑中并行着语音加工和语义加工两条通路,视觉与听觉对文字的加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默读速度与神经元放电频率保持一致,文字信息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加工,读得太快或者太慢,都会打乱神经元的节奏。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习惯于在地铁上花一分钟扫读完一篇几千字的长文,几万字的电子书也足以在一个车程里刷完。这样的快速阅读,只是“用眼睛过了一遍”,语音加工跟不上,难以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讽刺的是,人们会因为快速阅读而产生自己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的错觉。有心理学家让一群大学生分别阅读短篇幅的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多数受试者认为自己在阅读电子版时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因为读得更快),研究结果则事与愿违。更严重的是,这样的阅读方式正在损害青少年的阅读理解能力,由于留给相对慢速的深度阅读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少,使得青少年在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甚至共情能力方面,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我们无意去阻挡大势所趋的电子书,只是到目前为止,电子书较之于纸质书还存在诸多不足,它的设计理念未能跳出模仿纸质书的窠臼,其呈现效果也未能顺应我们固有的阅读习惯。

班级以“电子书能否取代纸质书”为辩题组织辩论赛,以上是你搜集的材料。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