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 机体稳态的免疫调节

日期: 2025-03-30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某人感染了酿脓链球菌痊愈后,出现了因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攻击心脏瓣膜,导致其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酿脓链球菌再次进入此人体内记忆细胞将快速增殖分化
B、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免疫系统功能过弱而导致的疾病
C、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等参与清除酿脓链球菌
D、 酿脓链球菌表面的抗原可能与心脏瓣膜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任何侵犯人体的病原体
B、 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识别不同的抗原,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不同有关
C、 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是被记忆细胞识别并做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在二次免疫中没有发挥作用
D、 HIV侵入人体后,通过外层脂类膜上受体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进入细胞
依据动物细胞内的某些囊泡内容物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为胰蛋白酶,则该细胞的分泌物都进入内环境
B、 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表面有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C、 若为胰高血糖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D、 若为细胞因子,则该细胞一定是细胞毒性T细胞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 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B、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C、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
D、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如图为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图解,a、b、c、d表示相关的免疫细胞,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d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 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d细胞通过分泌细胞(淋巴)因子消灭抗原
D、 I可表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
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和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 ③④⑤都由C,H,O,N等元素组成
C、 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②③都是在人体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的生理变化。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E是胰岛素
B、 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量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
C、 信息分子C是抗利尿激素,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肾小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
D、 信息分子D是淋巴因子,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②是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如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机制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⑤⑥⑦⑧⑨⑩⑪表示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④是辅助性T细胞,其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重要作用
B、 细胞⑤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⑥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分泌物质②
C、 细胞因子全部在细胞④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D、 细胞⑩是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麻风分歧杆菌侵入机体,进而侵入细胞的过程中,机体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有关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巨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并会发生免疫反应
B、 树突状细胞可以将抗原处理后直接传递给B细胞
C、 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泌细胞因子,促使B细胞分裂、分化
D、 巨噬细胞吞噬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物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这两类细胞中差异最小的是(  )
A、 蛋白质组成
B、 mRNA种类
C、 细胞形态和功能
D、 DNA碱基序列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某些患者会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诱导免疫系统激活大量的免疫细胞。当大量的免疫细胞进入危重患者的肺部,患者会出现呼吸道疾病,甚至多脏器衰竭的现象,称为“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冠病毒的致命帮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B、 “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引起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出现自身免疫病
C、 细胞因子是指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D、 抑制过多免疫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形成可能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可导致许多疾病,如过敏、哮喘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TP在炎症状态下进入细胞内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
B、 如图推测纳米抗体可能是氨基酸,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
C、 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和抗体
D、 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ATP争夺P2X7受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
如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甲能够识别抗原
B、 细胞乙不能识别抗原
C、 细胞甲、乙、丙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 细胞丙在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重要作用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 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未体现体液调节
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细胞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者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B、 抗体是一种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C、 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D、 这四种物质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抗体和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与某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B、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D、 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和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依据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  )
A、 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B、 B细胞只要接受了相应抗原的直接刺激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C、 刚得了感冒又痊愈的人不会再患流感
D、 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潜伏2~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辅助性T细胞在感染艾滋病后一年能快速增加,后随时间推移数量减少
B、 感染艾滋病后HIV会迅速增殖,DNA快速复制
C、 随着病毒的复制,B细胞数量持续下降
D、 艾滋病属于过敏反应的一种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