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语文课后培优练12《拿来主义》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6-28
同步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何在?

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几千年文明史,(甲)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 , 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文艺遗产。这也正是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之一。且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他的小说名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创作成就,(乙)与他不忘本来地研究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和《唐宋传奇》等汲取的创作营养密切相关我们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丙)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与各国人民息息相通,交流促进繁荣,互鉴推动发展,共存才百花齐放。(丁)鲁迅在文学、美术领域里创作的显著实绩,也与他力倡美人之美、介绍域外小说、研究世界版画并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密切相关。

巴金的小说名著《家》、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莫言的名作《红高粱家族》,都有他们成功借鉴外国文艺的烙印。(   ),提倡“拿来主义”,辩证取舍,为我所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拿来与送来

林默涵

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做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

“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

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

“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毛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

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像带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季羡林

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兀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大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

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有丝毫改变。

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

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

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

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

(选自《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有删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细究各类短视频平台所载内容,不难发现坚持原创者属于少数,“拿来主义”大行其道。各平台大量充斥着剪辑搬运而来的“二手货”,影视传媒业界苦其久矣。究其根本,既有优质内容原创生产具有较高专业门槛、产品供给跟不上的原因,也有部分公众号运营者、up主“流量为王、内容次之”的短视心理作祟。为了尽快搭建初始内容,积累基础流量,打响账号品牌,实现“流量变现”,东拼西凑、左搬右抄、三俗出位便成为一些牟利心切者的低成本伎俩。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秩序,打击了原创者创作热情,破坏了行业发展前景。

(摘编自《“拿来主义”大行其道,短视频不能短了版权意识》,《经济日报》2021年4月23日)

材料二:

国家电影局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XX分钟看电影”等短视频侵权盗版问题,配合国家版权局继续加大对短视频侵犯电影版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保护广大电影版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国家电影局支持电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开展电影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鼓励与院线电影版权保护联盟等共同开展电影版权维权,一方面维护电影版权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一方面便利使用人合法使用。

国家电影局倡导各网络平台及自媒体、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积极履行版权保护法律义务,合法使用电影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剪辑、传播他人电影作品,加强自查和清理,提升电影版权投诉处理实效,更好地发挥短视频在电影宣传、评论、研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加强电影版权保护打击短视频侵权盗版行为》,“中国新闻网”2021年4月28日)

材料三: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与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短视频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7.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但与此同时,短视频侵权现象也时有发生,体育赛事综艺节目、电影和电视剧等领城成为短视频抄袭和侵权的重灾区。尤其是一些平台通过算法或以技术中立的名义,把其他平台上的版权作品抓取过来放到自己平台上使用,这种行为对整个互联网内容产业的行业发展秩序造成了较大损害。

在短视频版权乱象治理过程中,明确短视频应用平台的责任,规范短视频应用平台的行为,是制止短视频侵权行为的关键。一方面,针对短视频侵权成本低的问题,可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措施,对抄袭和侵权者重罚,提高侵权违法成本,使其不敢再犯;另一方面,尽快修改著作权法,提高短视频平台的主体责任,要求其采取与之实力相匹配的防侵权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减少侵权现象的发生。因此,短视频平台运营方要切实尽到合理的审核义务进一步完善原创内容审核保护机制与侵权申诉渠道,减少维权的时间成本,并在净化市场环境上形成合力。

(摘编自《遏制短视频侵权平台决不能缺位》,《中国商报》2021年4月30日)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