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7-07
期末考试
语文知识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端午传说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其由来传说甚多,分别有纪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等的说法,但大家基本上认可纪念屈原,因此端午节又称“屈原日、诗人节”。相传秦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郢城,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当地人在听到消息之后,为了不让江里面的鱼虫虾蟹咬屈原的身体,把树叶子包的饭团、鸡蛋以及雄黄酒倒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材料二端午食粽

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粒”“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日食物。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材料三端午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一种端午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这个节日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每逢此时,人们载歌载舞,表达祝福。端午节来临,我们同样要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与敬意,祈愿祖国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悄悄离去。

④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海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察觉到我情况的不妙。

⑤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清冷的光幽幽地照着我。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⑥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⑦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⑧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⑨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梨花雪

张峪铭

①三条岭原是古徽道必经之地,可时光的草早已将古道湮没,岭上人在那贫瘠的土地栽上了梨树,于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得游人四方来。岭上成了梨花的天堂,春天的秀场,连古道也焕发了生机。

②那天雨丝飘落,我们一行人走过山冈,穿过古亭,举眼一望,无边景色迎面扑来。那满山遍野的梨花,攻陷了整个山梁,那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成了梨花的配角,就像一匹巨幅白绢.上点缀一点绿色和一抹红,将那梨花衬托得更加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如雪素洁淡雅。这让人想起了中国画,了了几笔,春意盎然,那大片的留白,给了人无限的想像空间。说起岭上梨花的配角,不能不说那些奇形怪状的褶皱石,有的如天蟾,有的如书卷,有的如莲座,有的如宝剑……梨树植在山石间,山石卧在梨树前,就如袭穿一身白裙的女模特,倚在肌肉健硕的男子身边,一个风情万种,一个雷霆不动,演绎着野性与温柔之美。

③梨花当然是岭上的主角,但她有时也退到幕后,若你定格一景,梨花又成了游人的背景。你看那一班女子,穿红着绿,手拿纱巾在梨花古道上舞动起来,那洋溢的笑颜,与梨花相映成美。你才知道人因景而游,景也因人更生动。

④我坐在古道边的一块石头上,望着游人如织,花开如雪,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许多相似与重叠,梨花的生命与人类一样。当最后一场春雪融化成一泓春水时,梨树枝头生出些白米粒,小小的、涩涩的,如懵懂女孩;等春风一遍遍拂过,那白色的花苞竞相开放,那纯粹的白,如少女的裙裾,那淡黄的蕊,如少女面庞上的羞涩;再过几天花开得更加恣意,绿绿的嫩叶也悄悄地长了出来,就像系着绿围裙的少妇,腰肢随风摆,楚楚动游人,想必那果实早已孕育在腹中了吧。女人如花,这样的比喻可溯源到《诗经》中的“桃之天天”,只不过桃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而梨花的生命演进,带着几分圣洁、几分高贵,几丝素雅与几丝哀怨。难怪有人称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天地之间,她不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给你一世素容。

⑤我想梨花是不是天地之间的白衣使者?她开在清明之前,一夜之间扯起了白幡,此时天朗气清,山河素白。是不是祭奠沧海桑田的变幻,祭奠草木枯荣的更替,祭奠生灵万物的轮回?是不是想让人类应懂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祭奠是为了吊慰感恩,出城寻春是为了守住更好的人生。人类啊,应当有必要的敬畏和必要的坚守,就像梨花坚守着她不变的清白,坚守着她淡淡的清香。

⑥岭上梨花雪,你远观如雪满山,近看如雪飘落。但梨花的香却很特别,以至特别得让人忽略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人。当她的皎白之容冲击着你的视觉时,你的嗅觉变得迟钝了。即使你贪婪吸取,也不见香气芳踪;倘若静心感受,定有一缕暗香。这也印证着一个道理,给你太多,幸福难觅;若有缺憾,才能幸福满满。

⑦“岭上梨花雪,三月始盛开。莫道伤春语,明年你再来。”看到纷纷飘落的梨花,我伤感地念叨着,并期待着来年岭上的春天,期待那一场梨花雪。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有删改)

古诗文阅读(26分)
名著阅读(6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