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试卷

日期: 2025-04-08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2*24

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它诞生的标志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秦简《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这项规定反映了当时(    )
A、 手工业生产水平高超
B、 手工业已居主导地位
C、 手工业有标准化要求
D、 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
隋代,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门外的东侧,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这说明统治者(    )
A、 鼓励商业发展
B、 加强中央集权
C、 重视农业生产
D、 强化思想控制
以下两幅地图用于研究性学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都使后来王朝短命而亡
B、 都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 都方便了帝王游玩江南
D、 都促进了都城经济发展
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内地“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而“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B、 民主共和观念逐浙深入人心
C、 民族危机激发了思想解放浪潮
D、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清末民初,买办、富商、洋行职员仿照洋人穿起了西服、西裤,着西装的留洋学生也多了起来;有人穿着西装祭拜孔子,有人着长袍戴礼帽,女扮男装也成为一种时尚。这反映了(    )
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元化
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

A、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经济发展停滞、高赤字、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三高一低”现象。这一现象(    )
A、 引发了资本主义“大萧条”
B、 有利于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C、 表明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
D、 推动西方进入到“新经济”时代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

一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一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一据《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期

文献

主要内容

1929年4月

《兴国士地法》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7年8月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10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

——据减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三: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细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绿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利润优厚,民族资本家称之为“黄金时代”。

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最有发展的华商棉纺织业也难与日、英在华纱厂竞争。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估计工矿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净值在13亿元左右。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趋于萎缩,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