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7月定位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6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周天子此举旨在(   )
A、 掌握封国所有官吏的任免权
B、 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
C、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 建立严密的官僚制度
东汉中后期,歌颂国势声威、极尽铺采的大赋渐少,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一变化可说明(   )
A、 文学创作背离主流文化
B、 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
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 儒家学说的人世精神
由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从两河流域传播开来.各种不同血统、民族各异的人们只是对此略加改造,便拿来为其所用;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中也出土了大量的印度形制的印章。材料反映了(   )
A、 西亚是人类文明唯--的发源地
B、 古代亚洲文明源自于两河流域
C、 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D、 苏美尔文明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16世纪,欧洲的里斯本、利物浦、阿姆斯特丹等港口船只汇集,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来自东方、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的商品.白糖、咖啡等不再是奢侈品。这反映出(   )
A、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空前加强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平等交流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它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它在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
A、 挑战教皇的权威,信徒获得信仰自主
B、 以实验为依据,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C、 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生现世的幸福
D、 反对王权与神权,提出资本主义构想
下图为二战后苏联的讽刺漫画《这是一件好事》。画中左侧桶里是“美国的北约合作伙伴”,下侧厂房是“美国军事工业”。该漫画旨在(   )

A、 在文化领域与美国展开对峙
B、 巩固与东欧国家的军事同盟
C、 批判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揭露美国对同盟国家的压榨
 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
A、 有利于调动边区各阶层积极抗日
B、 根本改变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D、 不符合当时敌后战场抗战的需要

非选择题:共5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徒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1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规模推行军屯。

——摘编自陈子舜《我国历代 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

材料二:唐朝确立了 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清朝既继承了 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城,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摘编自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00 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美洲种植因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 16~18世纪的世界市场上,欧洲殖民主义者主要输出工业制成品,进口农矿产品,导致以欧洲工业生产与亚非拉原料生产为支柱的国际分工体系不断得到巩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资本输.出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国际资本和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世界市场对各国各地区的影响日益增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不断增强,民族国家经济运行也呈现出国际化特征。二战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开始走上国际经济舞台。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账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又提供了规则与制度方面的保证。

——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