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CO2中混有HCl气体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B |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 将润湿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
C |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 取样,溶解、蒸发、结晶 |
D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 | 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 |
B |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 先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C |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 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检验CO2气体 |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鉴别(NH4)2SO4和K2SO4 |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
B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C |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
D |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
| | | |
A.室温下,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 D.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 |
实验编号 | 固体 | 液体 | 实验现象 |
Ⅰ | 碘 | 水 | 固体不消失 |
Ⅱ | 碘 | 汽油 | 固体消失 |
Ⅲ | 高锰酸钾 | 水 | 固体消失 |
Ⅳ | 高锰酸钾 | 汽油 | 固体不消失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
B | 鉴别氮气和氧气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
C |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
D |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制备CO2 |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 干燥CO2 | 排空气法收集CO2 |
装置图 |
序号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
实验目的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 |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p水=lg/mL)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 |
B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
D | 鉴别化肥KCl和NH4Cl |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