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哲学是人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②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①提供了解决水稻研究问题的具体答案
②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④思维和存在相互决定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
③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①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③体现了意识能够改造世界
④为有效防洪救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个要素
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①所有的推测需要用真理检验其科学性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现实性活动
③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本质
④人的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①“稳"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进”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稳”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进”
③只承认“稳”而否认“进”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④只要尊重经济规律就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不可人为割裂联系
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④人们可以在实践中建立联系或取消联系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④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⑤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①枫叶与思妇的思念心绪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②花开花残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一帘风月闲"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作者以景衬情表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①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不切实际的陈规成说
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
③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破旧立新
④真理的获得往往源于合理大胆的猜测
①突破与现实不相符的陈规旧说
②对原有的科学技术进行全面否定
③以制度创新引导社会发展变革
④勇于面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①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就能促进社会发展
②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③社会基本矛盾总是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的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③坚持理论创新,摒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不断学习西方的优秀发展经验,并直接运用于本国实际
①价值判断对价值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步
③维护人民利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021年3月12日,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七号改逼二运载火箭是按照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规划,在长七火箭基础上,与长三甲系列火箭组合形成的一款新构型火箭,全面继承长七火箭、长三甲系列火箭技术基础。研制团队突破了大长细比火箭姿态控制技术、适应典型故障模式的制导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少于7吨,有效填补了我国高轨运载能力上的空白。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任务目标。此前该型号于2020年3月首飞中遭遇失利。随后,研制团队迅速定位故障,认真开展归零工作,高质量完成故障剥离和举一反三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21年发射的大幕,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后续,长征七号改遥火箭还将根据任务需求研制更大直径整流罩构型,以长征七号改火箭为基础,通过增加上面级等方案,实现零度轨道倾角卫星发射任务、探月、探火和小行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是如何体现求索真理的历程的?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闹释应当怎样实现中国梦。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无论是《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亦或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经典表达。在建国70年征程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功”理名三十年,终身报国不言悔;曾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药学家屠呦呦以不变的淡定、执着,诠释着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英雄模范以使命和担当,传承和践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天,我们彰显崇尚英雄模范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灯塔,召唤更多人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启动了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84年,国家成立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打破了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束缚,发现并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特性,经过6年艰难攻关,成功突破了两系杂交稻关键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1996年,国家农业部立项超级稻计划,研究人员根据“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先后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和1000公斤的目标,粮食亩产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材料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出生于1930年的他,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经历过吃不饱的日子,深刻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他决意投身杂交水稻的研究,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袁隆平爱下田,每天都要到田里去,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即使在晚年。袁隆平也没有停止研究工作。他的心中始终有两个梦-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他说:“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