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词语专项训练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3
一轮复习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在太学读书的学生统一称为太学生。
B、 伏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夏祭为伏,冬祭为腊;也可以指伏祭和腊祭之日。
C、 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D、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按规定,天子面向南而坐,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
下列关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 燕见,亦作“宴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臣子,有别于“朝见”。
C、 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内阁大学士也被称为首辅。
D、 驰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而设置的交通机构。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B、 钟鸣鼎食:世家大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C、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郊祀:古代在郊外祭祀天地。郊祀典礼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称女子早晚向父母问安为“定省”,后泛指向亲长问安。
B、 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有持节、假节。“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信物,因用途不同而种类繁多。
C、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为“册”。“册”也可以指古代帝王祭祀时告天地神祇的文书或宣战的诏书。
D、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中的“既祖,取道”。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傅教武,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B、 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的信号。
C、 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 进士,古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B、 六馆,国子监的别称。按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
C、 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吏部主管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各级职官均由吏部按照规定铨选举官。
D、 长揖,是古代的相见礼节。行礼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B、 主簿,古代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等。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
C、 保伍之法,古代人民五家为伍,义立保相统摄,即为“保伍”。居民按户籍组织起来,平时耕地,若有盗贼,即承担防范和镇压之责。
D、 在古代,遇重大事件或节日庆典,人们都要“沐浴更衣”,以示重视。“沐”为“洗身”,“浴”为“洗发”。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B、 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颇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C、 很多城市在古代都有不同的称谓,如扬州又称广陵、维扬,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苏州又称临安、武林。
D、 刀笔,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的事叫作刀笔,后多指写诉状的事。也可借指文章、尺牍等。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丙申,属于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人用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如“永平”“永元”也属此类纪年法。
B、 乘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也指乘坐驿车或奉命出使。
C、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车辕仰起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或官方衙署。
D、 著作郎,官职名。东汉末始置,为编修国史之任。至唐代,主管秘书省管辖下的著作局,其下设置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官。
下列对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抚,职官名,明初设,负责巡视地方,清代为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等。
B、 国公,一种爵位,隋朝设置,位次于王而高于郡公,沿用至明朝,清朝仅有宗室及藩部封镇国公、辅国公。
C、 盐引,明清时由工部印发的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是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D、 驰驿,旧时官员入朝觐见皇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供给其役夫与马匹粮食。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鳏,年老无夫或丧夫的人;寡,年老无妻或丧妻的人。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独,年老无子的人。
B、 “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亦常被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 “观”,指宫廷或宗庙门前两旁的高大建筑,也指道教的庙宇。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 “上元日”,农历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时南京又称建康,镇江又称京口,开封又称东京,杭州又称临安、钱塘。
B、 中国干支纪年法中的“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C、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示拜两次,表达敬意。
D、 “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丁父忧”指遭遇父亲去世。
B、 “左拾遗”属于古代的谏诤机构。唐代始置左、右拾遗,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等事务。北宋曾改为左、右正言,以后历朝均随设随罢。杜甫就曾担任过“左拾遗”。
C、 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入葬时分“殓”和“窆”两个步骤,“殓”是尸体入棺椁,“窆”是下棺入土。
D、 “徭役”是指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制征调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祭酒,原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一人举酒祭神,为一种荣誉之称。东汉时成为学官名,西晋时改为国子祭酒,主管国子学或太学。
B、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箕踞以骂”,“箕踞”是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在古代的礼俗中,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C、 “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成为皇帝专有的自称,之前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如屈原追忆自己的父亲时称“朕皇考”。
D、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夏季的六个节气按顺序分别是:立夏、谷雨、小满、夏至、小暑、大暑。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 “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 “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 “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为此,“参商”常用来比喻兄弟不和睦或者人分离不得相见。
B、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C、 黜陟,分别指官吏的降免和升迁。古代“擢”“迁”表示晋升官职,“谪”“左迁”表示贬官。
D、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所以“七月流火”的意思是暑气逐退,天气转凉。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 “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 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周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
B、 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有别于“官学”,孔子以兴办私学著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 书院是由官府设立的讲学授书研究经传的场所,书院兴盛于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东林书院、鹅湖书院等。
D、 科举制度开始之前,官吏的选拔主要有征辟制和荐举制等。征辟是由朝廷征召社会知名人士出任官职,荐举则是由地方官员向上推荐人才,推荐的名目有孝廉、秀才等。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是古代的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 “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上疏”就是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或下级向上级进言。
C、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是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如《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 “生祠”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人为他立社,号栾公社,这是立生祠的开始。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笄,古代特指女子十六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恰如古时形容男子弱冠之年一般,而且古代的女子也如男子一样,待成年之后便可取字,供他人称呼。
B、 家天下,谓帝王把国家作为自己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语出《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C、 给事中,古代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弹劾官吏。
D、 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劾,官吏代表国家控告犯罪,负有纠举犯罪责任的官吏主动纠举犯罪,形成案件;也指列举罪状,加以弹劾。
B、 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C、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
D、 乞休,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向朝廷主动请求暂时停职休整的一种行为,与“挂冠”“致仕”相同。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C、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如《战国策·秦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D、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有别于翰林院学士,亦称“首揆”。主持内阁大政,虽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权。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丧,古代人直系尊亲去世后,在家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称居忧、守丧等。
B、 齐鲁,原来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后来变为地域概念。
C、 公,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从周代到清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 刺史,自汉设立,本为监察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名称也有变化。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dàn)是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南朝谢灵运曾赞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B、 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如:“江左”指长江以西,“江南”指长江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
C、 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莅中国而抚四夷”,就是指“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D、 古代服饰的颜色与一个人的地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青蓝黑白,则属于平民。古汉语中,“布衣”常代指平民百姓,“白衣”则指无官无位的在野平民。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B、 部伍,即“部曲行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部队。
C、 典试,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由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
D、 归葬,指归葬本土,是我国古代丧葬的一种重要习俗。因从军、仕宦等原因亡故外地者,亲友要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实在无法归葬本土的也要在灵柩上写明籍贯,表示不忘故土。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 行在,本作“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外出巡狩,不可预定,故言行在;后专指天子行幸所到之地。
C、 龟鉴,即“龟镜”。龟可以占卜吉凶,镜可以辨别美丑,所以“龟鉴”可用来比喻借鉴前事。
D、 礼部对内掌管国家庆典活动,主管教育,主持科举考试;对外主要负责外交,负责接待外国使节或者出使等事项。礼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称郎中。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庶吉士,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它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从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 言官又称谏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奏章。统治者既然把特权赋予言官,也就会对言官的政治素质提出特别的要求。
C、 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命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 “肉袒”是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一般是去请罪或者向人道歉的时候做出的行为。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酹,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如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酹”,就是用酒祭奠之意。
B、 素服,白色的衣服。既指日常穿的便服,如清代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两妇年皆四十许,淡妆素服,丰韵幽娴”;又多指居丧或遭遇凶事时所穿的衣服。
C、 除,任命,授职。“除谒者”中的“除”即“授官”之义。古文还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贬的词语,如“陟”和“擢”表升官,“谪”和“判”表贬官。
D、 “后主”指末代君主。此词始见于《三国志》,陈寿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后来的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因此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
B、 “翰林学士”是翰林院官员,掌管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唐朝时一般是皇帝亲信顾问之官。
C、 “童子郎”是汉魏时授予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如李贤对《后汉书·臧洪传》加注:“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其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如“国子生皆冠族华胄”。
C、 “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D、 “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殿试”中,二甲有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也有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解元,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B、 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C、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B、 辎重,指古代军队的一切军用物资、生活物资。包括粮草、衣被、武器、装备等(实际上也包含装载运输军用物资的车辆、工具)。
C、 “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但各有自己的专项任务:太子太保教武,太子太傅保护其安全。有时也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衔,有衔无职。
D、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B、 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 嫡母,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的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 登极,本指登上屋顶或高处,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荣登大宝等。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又指宦官。宦官又称内官、内臣等。
B、 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季,幼为昆。此外,古代还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C、 “癸丑”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地支和十天干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 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
C、 祠,是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祠”的左旁“示”,表示向神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
D、 丐闲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夺其志”是指父兄等强逼妇女改变守寡的志向,如李密《陈情表》里“舅夺母志”是舅父强逼母亲改变为父亲守寡的志向,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B、 “先君”指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也是指死去的父亲,“如丧考妣”是指好像死了父亲一样伤心。
C、 幼而丧父或父母双亡为“孤”,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子为“独”,失去丈夫为“寡”。
D、 “夜分”,即夜半,是三更天时候。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席地而坐,和对方说话时离席起立,以示敬意,这种行为叫作“避席”。
B、 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C、 奉祠,指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宋代设宫观使、提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
D、 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少保。
B、 “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C、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者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帝王的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传记不能称本纪。
B、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隋唐时为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铨选考核及军籍、边防等事宜,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 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明属内阁中书科,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项。
D、 庐冢,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屋舍。庐,即屋舍。冢,即坟墓。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州”是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原意为暂时主持本军本州事务。明、清以知州为州的长官,掌一州政务。
B、 古代用于祭祀的猪、牛、羊等牲畜,称为“牺牲”。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牛、羊、猪三牲全备,称为“太牢”;只有羊、猪,没有牛,称为“少牢”。
C、 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对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
D、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榖”“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创立皇帝称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一直流传至帝制终结。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读,古代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三甲的第一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 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D、 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庙,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古代宗庙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庶人一庙。
B、 九鼎,据传大禹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州州牧所贡之青铜铸成九鼎,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
C、 剑南,指剑南道。唐朝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
D、 邸报,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报给地方长官。唐时已有,宋始称“邸报”。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除,是我国古代任用官员的词语。“辟”,一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除”,指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B、 “友悌”中的“友”是指友爱、亲爱,“悌”是指敬爱兄长。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就是古代五伦封建等级观念的体现。
C、 洛阳,拥有多年建都史,如东周、西汉、东汉、西晋、隋朝等先后在此建都,是中国古都之一。
D、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有《咏怀》诗八十余首,王勃作品中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语句。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播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D、 “畿辅”,是清代直隶省的别称。畿,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单于,是匈奴人对其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B、 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C、 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务。
D、 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开始只是一种泛称,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B、 舍人,本指官名,为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C、 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 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如同天子,是众妃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正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屯学”指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之事的教学组织。
B、 “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辇下”即天子车驾之下,常用来指代天子所居的宫廷、京师。
C、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有食粽子、饮雄黄酒、挂菖蒲、插艾叶、赛龙舟等习俗。
D、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和土神。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它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若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 按照一般说法,“五谷”是指稷(小米)、黍(黍子)、麦(大麦、小麦)、菽(豆)、麻(大麻子)。
C、 “宰相”指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宰是主持之意,相是辅助之意。但历代所用官名与职权广狭程度,各有不同。
D、 “迁”在古代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贬官称为“右迁”,后世沿用之。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人统称为“监生”。
C、 “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级别长官,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及科举取士等事务,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在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下列关于
古代文化词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B、 “博学鸿词”是封建时代为选拔学识渊博、善于作文的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
C、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D、 “遗表”是古代大臣于临终前上奏给朝廷的一种章表,多表达其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试卷列表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河南省顶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
内蒙古自治区金太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起点试卷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语文卷
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卷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卷
广东、湖南、江西、河北四省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测评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新生入学考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
在线组卷
课件下载
评课网
课件工坊
PPT模板
排课软件
云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