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模拟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3-30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语文知识积累(共18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门(kuàng)   字(tiě)       服(shì)       而不舍(qì)
B、 古(gèn)       翔(áo)   冽(lǐn)       深痛绝(wù)
C、 愧(zuò)      粗(zhuó)   污(huì)    妇皆知(rǔ)
D、 哀(diào)       俯(kàn)    气(fēn)   忧心忡(zhōng)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妥帖        屏嶂        闲暇        锋芒毕露   
B、 修葺        晦气        深霄        千钧重负
C、 薪金        嗥鸣        竹竿        耀武扬威
D、 元勋        欺侮        陡峭        言外之义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地流下辛酸的眼泪。
B、 随着新证据的出现,本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C、 尽管遭遇了重重磨难,他还是从岁月里积攒了一笔相当微不足道的财富。
D、 我们精心准备这次同学会,就是为了让分别多年的同学们不期而至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虽然离开了大山,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山里的孩子们。
B、 诵读诗词经典,有利于我们研究、了解、走近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C、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 商场促销商品,很多东西的价钱降了好几倍,人们争相抢购。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经,是儒家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书。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D、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这部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部小说集。

语文综合运用(共10分)

书法鉴赏

“走进新机场,传递正能量”,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书法家与新机场建设者联合党日活动中,著名书法家萧风亲笔书写书法作品“气贯长虹”。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感言,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  )

A、 字体为隶书,点画丰厚饱满,表达了书法家对新机场磅礴气势的由衷赞美之情。
B、 字体为楷书,字形稍长,字体大都向右拓展,寓意新机场一飞冲天,独领风骚。
C、 字体为行书,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浑厚宽博,凸显机场建设者的博怀高志。
D、 字体为草书, 用笔纵放自如,参差错落,率性颠逸,书写着人们对新机场的厚望。

阅读理解(共3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地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但借明月寄乡思

苏美玲

①中秋又至,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的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②我们乡下,每到中秋节,也就到了秋收最繁忙的时候。我们家里,最忙碌的是父亲和母亲。在他们看来,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早出晚归,锄草、浇灌、喷洒农药,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到秋天收成好了,全家人的生活就有了着落和奔头。父母常常忙到月上柳梢才带着满身倦色回家。

③从月似弯眉忙到月如银盘,中秋节就到了。既然是节日,终归还是要庆祝一下的。满院子地追赶鸡鸭鹅,却不舍得把这些全杀了,只杀其中的一只,剩下的还要等它们下好多的蛋,拿到集市上换钱呢。

④因为是中秋节,要有月饼装饰呀。母亲就会到集市上买三五斤月饼和一些猪肉回家。先给爷爷奶奶和外婆家送去,最后剩下一两斤月饼,留着中秋节晚上圆完月,分给我们姐弟。

⑤那时候,月饼里的内容很简单,不像现在各种水果风味的这么多,里面掺杂的是几粒花生米、芝麻和红砂糖白砂糖之类。月饼的包装也极其简单,用粗劣的粉红色的纸张包裹了,最上面蒙一小块长方形大红纸。纸面上印着“中秋月饼”和生产厂家,洇湿着一层面。那洇开的油印宛如咧开嘴笑着的娃娃脸,让人看着开心。

⑥月如银盘挂柳梢,中秋节的晚宴终于开始了,有鸡、鸭、鹅、猪肉开荤,更有甜甜的月饼吃,对于我们乡下孩子,自然高兴不已。往往是一家人围了桌子,每人发一碗掺和了肉片的豆角菜,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常会把肉多的菜碗分给我们姐弟,她的碗里只有一小点肉丝。我们姐弟吃到直喊“肚子胀”的程度。

⑦中秋节晚上,无论多忙,都不能忘记圆月的。在院子里正对着房屋窗户的地方,放一张小桌子,把六块月饼和六个苹果或一堆糖果放在桌子上,再点燃一炷香。母亲直直地跪在香炉旁,深深地弯下腰,将额头紧紧地贴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大约是念叨一些“要有好收成,保佑家里的大人孩子平安”之类的吉祥话。母亲这样做的时候,一脸的虔诚和严肃,她不容我们姐弟插嘴的,我们也只在旁边瞧着,跟着母亲跪拜。

⑧小时候是不理解母亲这样的行为的。上了小学时,我老觉得母亲好像是“封建迷信”呢。但等长大一些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母亲当年的跪拜。母亲那样认真虔诚的跪拜,实际上是因为那时候乡村里的生活太艰难,母亲只是以她特有的方式在向天地祈祷我们一家人的平安和进步啊!

⑨等母亲祈祷完毕,就可以吃月饼了。品尝着香甜的月饼,望着皎洁纯净的月儿,我们姐弟追逐打闹着,最有意思的是,小弟模仿乡村戏剧团里的女演员,拈一个兰花指,咿呀唱着,轻盈地走台步,逗引得我和大姐二姐笑到肚子疼,整个小院子里洋溢着一派轻松祥和的景象,

圆月挂中天,夜渐深,母亲总会撕下粉红色的包装纸,仔细裹好两个月饼,盛上满满的一碗肉片豆角菜,朝隔壁那个孤独的张阿婆家走去。阿婆的屋里终日黑着,到晚上也不见光,只有清冷的月光洒在小小的院子里。我总觉得那黑洞洞的窗户像怪兽的嘴,十分恐怖。可母亲会在阿婆屋里坐上好久,直到月亮沉下了西山才悄悄回来。

⑪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父母再不用那么辛苦地劳作,但他们依旧舍不得离开亲爱的土地。我们姐弟已经相约好:国庆节放假后,一定按时回到生养我们的老家,齐聚到父母身边,唠唠家常,谈谈今后的发展,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⑫现在已是夜深深,有不知名的虫儿轻唱着缱绻的歌。窗外的月色正浓着。哦,但借这一轮明月,寄多少美丽乡思和缠绵的回忆!

(选自《躬耕》,有删改)

作文(4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