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暑假开学考预测(全册内容)(二)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6-25
开学考试
基础知识综合
综合性学习
【读文赏句】

书卷气,是最高的素养

①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长出来的儒雅与风度,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显现。阅读让你在生命的春天里,不断地去播种,此后的每一次耕读,都让生命枝繁叶茂,让个人和整个民族都有气质。曹雪芹说:“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人若有书卷气,便消除了各种粗俗之气、不激不傲、不卑不亢;人若有书卷气,便增加了静雅之气、清澈灵秀、落落大方。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至真至善至美之气。以阅读的名义,让生命美客。长此以往,则自生一番书卷气。

②读书就是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哲人心灵的交流。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你的眼睛、你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你读他们的喜怒哀乐,读他们生活的沧桑,从中读懂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书是陪伴人一生的良师益友。潜心读书,犹如知音携手,好友促膝,相见欢悦,倾心晤谈,共度美好人生。

③一书一世界,一字一菩提。书是一扇美丽的心灵之窗,通过书,可以看到世界的奥秘,人生的快乐和忧伤。遨游书海,采撷思想精华,揭示自然奥妙,把握社会本质,体味生活百态,人生境界在阅读中升华、超越。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读书的过程,就是塑造灵魂的过程。书香蕴心香,让人沉淀浮躁,远离尘嚣,放下名利。对世人,不装腔作势,不趋炎附势,总透着一身的书卷气。

       ④书中()天地,文章()乾坤。书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丰饶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多读几本书吧!以书卷气照亮民族之光,重拾流淌在泱泱华夏的那份儒雅与风度。

一班同学荐读了上面选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
B、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书是良师益友”。
C、 第③段里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D、 第④段中括号内可填入的词语依次是“有”“通”。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十七)

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 , 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选自《陶渊明集》)

注:①〔薰〕香气。②〔脱然〕轻快的样子。③〔萧艾〕指杂草。④〔行行失故路〕行行,走着不停。失故路,指出仕。⑤〔任道〕顺应自然之道。⑥〔鸟尽废良弓〕《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陶渊明传(节选)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 , 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有删节)

注:①〔祭酒〕与下文的“主簿”“刺史”“参军”“督邮”,均为官职名。②〔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③〔粱肉〕指精美的膳食。④〔弦歌〕出任邑令。⑤〔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琴音韵

①中国古琴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②古琴之外的其他弹拔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这使它们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然而古琴却没有这样的缺憾。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这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③“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也能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这个特点就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它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钟子期就是先被俞伯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俞伯牙成为知音的。

④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⑤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索绕心底,经久不散。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小题。

鸟语

向晚时分,我陪爱人到公园去散步。

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园,狭长,半自然,依水筑路,颇具水乡特色。

突然听到鸟的叫声,清脆而婉转。我一惊,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来听到的最真切的鸟语。如此近距离,不能不让我生出几分感动。

“是什么鸟?”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爱人脱口而出,喜形于色,完全不像久病后的康复者。显然是鸟语的作用。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鸟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发生什么,即便在呻吟,也不放弃,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

最有乡土情结的要算俗称叫天子的云雀,也叫云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动感。灵如雀,形似燕,飞入云,叫满天。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随着吱嘎吱嘎的叫声满天荡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许是云雀知道人们在看它,又怕因为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辽辽远远地叫,然后一动不动地定格在那儿,像依附着什么,只把一双翅膀扇动。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语言简短得像方言。麻雀小,尽往有粮食的地方钻,成群结伙,吵闹声不绝于耳。麻雀的叫声与赶秧雀的姑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稻草人的音乐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观。

鸟语给我们幻想,让我们迷惑。鸟语的情感,鸟语的色彩,使我们始终无法穷尽其奥妙。

对鸟语的模拟,大概是艺术家们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条通幽的曲径。刘天华是一个用手指抵达鸟语的高人。他创作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是解读鸟语的一次尝试。两根弦,流淌出山与鸟的和谐之源,天籁之音。在鸟语的招引下,我们感受着乐曲音色的听辨和情绪布陈的风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万物的无穷之大。置身于鸟语的梦幻中,一切都变得纯粹、优雅、安宁。

我到过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那可真正称得上是鸟语天空。那些悦耳动听的鸟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鸟语斑斓,直让人顺利地完成了从听觉到视觉的过渡。你看,那么多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以鸣禽为亮色,组成了一个偌大规模的歌剧院。丹顶鹤、绿孔雀、白鹳、红腹锦鸡、金雕、乌雕,还有来自异国的金刚鹦鹉、黑天鹅、火烈鸟……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鸟类活动网之下,又不舍其飞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赏鸟语林的设计宗旨:既求鸟类生态环境,又求造园艺术精美。走进鸟语林,你不能不萌生与鸟们交流的意想与欲望。

众多的鸟语,就像润物的细雨,构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启蒙教材。鹧鸪喊雨,喜鹊报喜,布谷催耕,雁过留声……鸟语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间四季,天下六合,鸟语,原来是会歌唱、会飞翔的星辰。

或许生态是一个矛盾体。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长,才构成了万物生灵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鸟声,让鸟语滋润或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又成了我们别无选择的一种责任。

我们行走着,月亮出来了,爱人说:“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

月华如水,鸟语沐之。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