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训练

日期: 2025-03-29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据图1和图2可知(   )

A、 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 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C、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
D、 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有学者认为,周人从殷商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思想,即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因而失去天命;而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天道,所以取代商而得天下。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   )
A、 深受儒家“以德治民”思想影响
B、 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
C、 执政理念中包含一定的积极因素
D、 政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
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据此推知当时(   )
A、 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B、 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 水利工程系统完善
D、 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如图为某学者根据中国文明孕育展情况,绘制出的中国文化地理分区示意图。这表明,中华文明(   )

A、 源头的多元性
B、 多元一体发展模式
C、 注重文化认同
D、 优于其他地区文明

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远古中国,人类进入聚居生活之初,最先用的原始城市平面是非几何形的圆形聚落布局。在群居生活基于理性渐发展以后,圆却渐渐演化为几何图形的方形。商周时期,华夏民族定居,开给有了文字记,形成了讲人伦、重礼治的观念,此前“无意识”地出现的方城形制,则因其体现了统治阶级“王建国,方正位,体国经野"的王权思想,国被周王朝作为“礼制”的内容或化身,融入了城市与建筑。

——摘编自万艳华《论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

材料二 唐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城,其中宫城与皇域主要为城市的政治功能空间,外郭城为居住功能空间和商业贸易功能空间,以坊里为区域位,共有109坊,分三种类型。首先是市坊,东西两市,为城市商业贺易功能空间;其次是以居住为主的坊里,为域市居住功能空间;再次是功能单一的坊里,如个别大型寺院、国林、军营校场等独占一坊之地。通过这样的城市布局,唐长安城实现了严格的功能分区,三者分割,互不打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开封的城市布局不再严格实行功能分区,逐渐演化成坊市混杂,出现复合功能空间。城市布局虽依然分官城、内城和外城三层,内城的城市功能高度集中,不仅体现都城的政治功能,还附载着经济、军事、宗教、居住等其他配套功能。北宋开封的商业功能空间突破了东市、西市的固定空间限制,而是流动地弥漫于荷巷、桥头、城门乃至寺院等城市空间。复合功能空间的出现使人口的市内流动更加频繁,虽有利于商品流通,便利生活,但一旦发生疫情就会迅速扩散,不利于疫情的预防与控制。

——摘编自牛鹏《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与疫情防控》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