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日期: 2025-03-31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守(kè)       自惭形(suì)
B、 掠(jié)        宽(yòu)      强不舍(ɡuō)
C、 婷(pīnɡ)       摇(yiè)      揉造作(jiāo)
D、 见(piě)        广(mào)      不容发(jiàn)
下面对《行路难》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第一、二句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
B、 第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
C、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D、 这首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阅读《修炼大智慧  不耍小聪明》一文,回答问题。

修炼大智慧  不耍小聪明

①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智慧与聪明,区别在于眼光不同、格局不同,特别是大智慧和小聪明,更有云泥之别。比如,敢于担当是大智慧,推诿扯皮是小聪明。所谓大智慧,就是遇事能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考虑,具有过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谓小聪明,就是遇事往往从局部和眼前利益出发,看重个人利益,甚至玩弄损人利己的手段和伎俩。

②大量事实表明,智慧是广博知识、丰富经验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提炼和升华。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以生动具体的实践证明,智慧的练达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修炼大智慧,修的是眼界和心胸。

③顺势而为是一种大智慧。有大智慧者,懂得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时代潮流,才能让生命焕发光彩,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无论是从海外归来报国的钱学森、郭永怀,还是选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林俊德、黄旭华,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与时代共奋进,也必然会让人生获得超越时代的价值。顺应时势而努力作为,拥有的是大写的人生;汲汲于个人功名,甚至不惜逆潮流而动,落下的只能是卑微与可怜。

 ④务实肯干是一种大智慧。务实肯干方能立得长远,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那样,不抛弃,不放弃,真诚做人,踏实做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于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就进入了一种高远境界,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就一定会有大收获。相反,那些投机钻营、虚张声势者,最终则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⑤懂得取舍是一种大智慧。人生有所失,必然有所得。所以要拿得起、放得下。放下不是放弃,放下烦恼、获得快乐,放下自卑、获得自信,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懂得取舍,学会放下,是要培养一种健康人格,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原谅生活的不完美。学会放下和取舍,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坦然面对一切。只有懂得该放下时放下,才能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住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犁尖上的往事》,回答问题。

犁尖上的往事

①在故乡,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之遗风,乡土、老屋、畜口、犁铧、庄稼,是父亲一生的守望,我时常听见父亲念念有词:“好日子,好日子呀。”

②当春暖乍寒,茫茫旷野,刚刚露出鹅黄色,父亲照例起个毛早,开始在他的脚屋里,鼓捣起他视为命根子的犁。一张犁,一张透出古铜色的犁,伫立于父亲的面前,父亲眯缝着有点歪斜的眼,端详着他的犁。犁默然无语,弓着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势,倾听父亲的心跳。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接着,父亲又拿起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实了、妥帖了,父亲才放心地摆弄、扶着犁梢,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好犁,好家伙呀!”

③转眼谷雨,阳雀子叫得人心痒痒,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田,此时云雾在山腰、在村庄的上空缭绕。田野里,紫云英开得疯狂,如云的紫色花漫过了层层叠叠的梯田。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亲鼻翼翕动,神态安详,似乎看见一浪浪乳白色的稻花扑面而来,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

④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着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麦子刚刚拱出地皮,田野归于沉寂。田鼠不见了踪影,一群山雀肆无忌惮地在柿树上啄食红灯笼。太阳暖洋洋的,父亲闲下来了,想起犁,犁在脚屋里显得落寞。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晒出桐油的香味。父亲觉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

⑤农谚说:“冬天手不闲,春天吃不难。”

⑥漫长的冬天,“铸犁头”在故乡,在农闲时节,成为一道独特的农事与风景。

⑦一行人,一律黑乎乎的烟火色,挑着担子,冷不丁就将一大摞行当歇在村边的旷地上,“铸犁头啰!”地道的含山方言,立马引来一群围观的人,就有三三两两的汉子,陆陆续续地拎着或锈蚀、或损坏的犁头、犁耳,哐当一声扔在地上。一群含山佬麻利地摆开了架势,有人迅速地支起炉子,并用耐火泥糊起炉子里的内胆;有人砸起废铁噼里啪啦的声音格外刺耳;有人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刮刀修补豁口的模具;有人架起一人高的风箱,准备拉风……很快,炉子里就蹿出通红的火焰,司炉人不时向炉子里添加无烟煤和敲碎的废铁。拉风箱的是两个铁塔似的汉子,呼呼的拉风声不绝于耳,以至于那姿势、那声音,多年后,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也就半小时光景,一炉铁水沸腾着,吐着殷红的火舌,泥瓢中,滚烫的铁水“哧哧”地冒着热气,流入模具中。只半根烟的工夫,模子里的犁头、犁耳逐渐褪色,“哧”一声淬火,一股白烟袅袅腾空。敲去毛刺,新铸的犁头、犁耳散发着烧焦的泥土味,被铁丝贯穿着,“哐当、哐当”地响着,随优哉游哉的汉子们消失在狭窄的巷弄中。

⑧犁,似乎永远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

(选自《经典美文》2021年第4期,有改动)

(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