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开学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6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人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B、 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C、 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
嘉庆十八年九月,天理教起义愈演愈烈,史书记载:“数十逆贼,哄然直进,官兵空手遮拦,皆由经年累月不修军器”;震惊之余,嘉庆帝下诏罪己,将本朝与发生“梃击案”的明朝相提并论,亲自撰写《因循疲玩论》。据材料可推知嘉庆(    )
A、 试图引导群臣摆脱天朝上邦的意识形态束缚
B、 试图对专制体制内孕育的民主色彩加以扼杀
C、 意在挽救积重难返的清代吏治困局
D、 意在重构兴利除弊的中央行政中枢
  1900年6月20日,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如下图)。此道密旨(    )

A、 加速汉族地主势力迅速崛起
B、 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
C、 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
D、 巩固了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

材料题。本大题共四则材料题,共52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国内主张放弃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英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已有足够的竞争力,企业家因此希望消除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他们意识到开放进口,将使外国有财力购买英国产品,进口价格较低的食物和原料也有助于降低工资和生产成本。金融家注意到开放英国市场有利于提升外国人偿付英国债务的能力。……1846年,皮尔内阁宣布废除《谷物法》,成为英国转向贸易自由化的标志性事件。

1860年,英法双方签订条约,承诺取消或大幅削减进口关税,“此时的英国实际上已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纷纷缔结降低关税的条约。在此之后英国的国际贸易更是以大约10%的年增长率一路飙升。

——摘编自何平《全球化1.0时期英国的全球治理》

材料二:近代中国长期实行的协定税则是近代条约制度的伴生物,从《南京条约》签订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各类进口商品的关税持续低于5%,而中国茶叶等商品的出口关税则高达200%。这一方面使得近代历届政府不能从持续扩大的对外贸易中获得相应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不能对不同商品进行针对性的税率调整,失去了对国内经济的保护作用,致使民族工业面临巨大压力。

——摘编自《中国近代关税与经济史论述》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