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创新题型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6-27
复习试卷
单选题
诗歌鉴赏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综合题
语段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

材料一:

新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但目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红星中学所做的该校初中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

材料二:

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特别是像《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往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这时不妨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先把小说读完再说。

速读可以从平时开始训练,做到以下几点: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默读为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至少400字;读的时候视域要宽,不回视,眼睛扫视范围要随训练逐渐扩大;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语文教材七年级(下)》(有改动)]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就很值得精读。精读就要细读情节、精思原因、鉴赏人物。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一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有改动) ]

材料三: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四:

《西游记》前十回目录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故乡的灯火

邓英好

小时候,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点燃的。

夜的帷幕才刚刚拉开,家家户户的灯光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那一窗窗灯光在硕大夜空的笼罩下,泛着清幽细微的光芒,透射着最为纯粹而原始的光泽,静静地散落在村庄之中。

我时常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夜路,磕磕绊绊地在无边的黑夜中穿行,大地已经沉睡,冷落的乡村小道寂静无声,我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和喘息声。害怕,对黑夜的害怕,让我时不时地往身后看,以为有人跟在身后。脑中还不断地恶补遇到恶人、恶狗,甚至恶鬼的各种情形,我该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黑暗的心,温暖全身。于是,走夜路的担忧在灯火中悄然冰释,狂飙的心转瞬融化成一潭清清的水。

我渐行渐远,灯火依然穿透黑暗,默默为我送行。虽然灯光已经疏落散淡,却明灭变幻,一直在鼓励着我,安慰着我。

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三五成群,奔草垛,躲树后,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拿出古旧的二胡在月下打发时光,或是聚在月下说些家长里短的闲话,吐着烟圈,聊得眉飞色舞,这一刻,应该是他们最休闲最温馨的时刻了。

我的父亲,一生都与农田为伴,他就像那风风火火的萤火虫,犁田、插秧、割稻,用辛勤的耕耘来填充孩子们那快速蠕动的胃;母亲则永不停息地寻寻觅觅,育子、洗衣、种菜。吃过晚饭,昏黄的灯影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或火炉边说说笑笑,共享家庭温馨时光。父亲或许会绘声绘色地讲起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向后人叙说一个大家庭绵延、发展和辉煌的历史;母亲呢?“割股奉亲”“卧冰求鲤”之类的民间故事就是她最感兴趣的话题,一家人在贫困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夜半梦醒,一定有父母的身影在陪伴,柔和的灯影下,母亲摇着那辆破旧的纺车,将寻常的日子纺成细细的丝线,结成梭形的果实;父亲或扎扫把或编竹篾。他们用日渐消瘦的身子,铸就了孩子们向往飞翔天空的灵魂。

上学以后,我就着那如豆灯火复习功课。静谧的灯火下,母亲微笑着陪在我的身边,眼里满是希望。她带着顶针或缝衣或做鞋,一针针、一线线,把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温暖,全部纳进鞋底和夹袄里。她不时用针将灯芯挑上几挑,努力让火苗再旺一点,那灯火,便带着母爱,带着温暖,扑在我身上,让温柔和幸福之光在我心里滋长……

乡村的那一盏盏灯火,虽不明亮却有着醉人的暖意。照亮了一个个窗口,照亮了一张张或温馨,或疲惫,或幸福的脸。大人们借着那灯火,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愣是将艰难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年轻人借着那灯火的光芒,圆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学梦,脱胎换骨地成了城里人。

那年月,我如此,我家如此,故乡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家庭也几乎如此。

那年夏天,我圆了我的大学梦。

随后,我告别了亲人和朋友,也告别了故乡的灯火,走过村头,跨过那条伴我成长的藕池河,走入灯火通明的城市。城市处处充盈着忙碌和嘈杂,夜的灯光也显得凌乱和不安,我愈加想念故乡的灯火,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